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概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是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文化人类学导论课程设计的。其目的一是向学生概述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使学习者能够对文化人类学有全面的理解,并领会文化相对论、跨文化比较、整体观、参与观察等理论核心和田野调查方法;二是在学习者心中播下文化意识的种子,并促使他们积极地面向田野和实际,以消解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等给人类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另外,《文化人类学概论》的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文化人类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国学者,因而《文化人类学概论》也是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一个成熟性的梳理和检验。
《文化人类学概论》共二十章,分为四编。一编首先从文化研究的基础说起,使学习者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目标、理论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该学科有整体的了解;第二编围绕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及其结构如族群、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宗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学习者在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能够充分领会文化与人类的密切相关性;第三编就文化人类学的应用性及其所产生的分支学科如语言人类学、政治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发展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进行了叙述,从而为学习者架构了文化人类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桥梁;第四编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化人类学,并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使学习者对该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文化人类学概论》的个案大多来自于编写者的田野调查,因而可读性和可信度都较强。每一章的阅读文献基本上涵盖了相关经典著作和新的研究成果,为爱钻研的学习者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信息。
目录
第一编 文化研究的基础
第一章 什么是人类学
第一节 人类学的目标
第二节 人类学的理念
一、文化相对论
二、文化整体观
三、文化比较观
第三节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一、体质人类学
二、文化人类学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二章 人类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实践、权力与人类学的后结构主义
一、社会实践理论
二、权力理论
三、社会性别理论
第二节 历史、阐释与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
一、多元的历史
二、文化的阐释与地方性知识
第三节 文化批评与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
一、实验民族志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二、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人类学理论
一、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再生产
二、人类学的全球化理论景观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三章 文化人类学方法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策略
一、主位与客位
二、整体与专题
三、微观与宏观
四、定性与定量
第二节 田野调查
一、田野调查及其历史
二、人类学者如何进行田野调查
第三节 调查研究
第四节 参与式社会评估
一、参与式社会评估的概念
二、参与式社会评估的目标
三、参与式社会评估的程序
四、参与式社会评估的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
第五节 研究伦理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二编 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章 什么是文化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要素
一、物质设备
二、经济体系
三、亲属关系、婚姻与家庭
四、社会分层
五、法律与政治制度
六、宗教、巫术与世界观
第三节 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共享性与习得性
二、文化的实践性与功能性
三、文化的符号性
四、文化的整合性
五、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六、文化的适应性与变迁性
第四节 文化变迁
一、文化变迁的概念
二、文化变迁的机制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五章 族群、民族与种族
第一节 族群
一、族群概念的系谱
二、族群的定义
三、族群性
四、族群认同
五、族群认同理论
六、族群认同与文化相对论
第二节 民族
一、民族概念的系谱
二、民族的定义与发展
三、民族与族群的关系及其运用
四、中国的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
第三节 种族
一、种族的概念
二、种族主义
三、种族(族群)冲突及其根源
四、种族与民族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六章 生计方式
第一节 生计和生计方式
一、生计
二、生计方式
第二节 狩猎采集
第三节 畜牧和游牧
第四节 粗耕和农耕
一、粗耕
二、农耕
三、耕作的连续体
第五节 分配与交换
第六节 生计转型与文化变迁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七章 家庭、亲属关系与继嗣
第一节 家庭: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一、家庭的功能
二、家庭的种类
三、传统社会的中国家庭
第二节 亲属关系
一、亲属关系的概念
二、亲属分类的原则
三、亲属称谓制度
四、亲属称谓制度的应用
第三节 继嗣
一、继嗣规则
二、单系继嗣
三、复系继嗣
关键词/复习思考题/阅读文献
第八章 婚姻
第一节 婚姻概述
一、婚姻的定义
二、婚姻的功能
第二节 婚姻的分类和发展形式
一、婚姻的分类
二、婚姻的发展形式
第三节 婚姻缔结的形式
一、掠夺婚
二、媒妁婚
三、买卖婚
四、劳务婚
五、交换婚
第九章 性别
第十章 宗教
第十一章 艺术
第三编 文化研究的应用
第十二章 语言人类学
第十三章 政治人类学
第十四章 都市人类学
第十五章 经济人类学:探索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
第十六章 医学人类学
第十七章 发展人类学
第十八章 旅游人类学
第四编 变化与变迁
第十九章 变迁中的世界
第二十章 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发展史
精彩书摘
二、农耕
由于驯养动物、兴修水利、修筑梯田等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累积,使得农耕文明,尤其是像古代中国这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达到了非常完备的阶段。关于农耕技术,此处主要以科塔克的描述为线索,以便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农耕技术概貌,但同时我们将以中国为实例,以期对最高水平的农耕文化有所掌握。
(一)驯养动物
许多农耕者运用动物作为生产工具——用来运输、作为耕作工具;以及运用他们的粪便。亚洲农耕者往往以水稻作为农耕经济体系的基础,他们将黄牛或水牛纳人这个体系中。稻作在插秧前,让牛双踩过水田,使土壤与水分充分混合。许多农耕者使用牛双犁田与耙平,完成在种植或插秧前的准备工作。农耕者也收集这些动物的粪便为农地施肥,以增加产量。动物除了作为耕作工具外,也可佩挂拖车作为运输工具。
(二)灌溉
当粗耕者必须等待雨季来临才可展开种植时,农耕者可以预先计划农事,因为他们控制了水源。如同菲律宾其他擅长灌溉的专家一样,伊富高人从河流、溪流、池塘,兴筑水渠灌溉他们的农地。灌溉使得年复一年的耕作得以实现。灌溉涵养了土壤肥力,因为灌溉农田是一套独特的生态体系,多种植物与动物包括许多微小生物的排泄物使得土壤肥沃。
一处灌溉农田是一项资本投资,这往往使得农地的价值升高。开垦一块农地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只需耕作数年后,就能达到完整的生产能力。伊富高人和其他灌溉者一样,在地块田地上代代相传。然而,在某些农耕地区(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灌溉水源所带来的盐分,会使得这些田地在50年或60年之后无法再被利用。
在中国,自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发明,使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当时中原地区已使用了牛耕和铁口犁,有了这些耕作技术,完全可以淘汰原始的石、骨、蚌、木器,更可以代替用人力踩耒耜的劳动。这样,就为大规模地开垦荒地,进行深耕细作和兴修水利创造了物质条件,在农业生产上引起了一场革命。
前言/序言
历史是一条流淌的河流,自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中山大学起,中山大学就成为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调查研究最活跃的园地。顾颉刚、钟敬文等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山大学创立民俗学会、创办《民俗周刊》、开展民俗学调查,开创了走出书斋、面向民间的学风。1927年,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建立语言历史研究所时特设置了人类学研究组,聘请苏联人类学家史禄国负责该研究组,杨成志先生为助手。1927—1929年,杨成志先生独自前往云南彝族地区进行调查,开创了国内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先河,从此,重视田野调查成为中国人类学“南派”的重要特色,杨成志先生也成为“南派”的领军人物。1935年,中山大学研究院下设立人类学部,招收人类学研究生,江应梁、梁钊韬、曾昭镟、容观琼、张寿祺等著名学者都是杨氏门下的弟子。1948年,中山大学成立人类学系,杨成志先生任主任,黄文山、卫惠林、岑家梧、梁钊韬等为专任教师。不幸的是,1949年年底,人类学系被取消,学生转入社会学系;至于老师,则有的去了台湾,有的转到历史系。院系调整时,部分老师被抽调去创办民族院校,杨成志先生调到中央民族大学,岑家梧和容观琼先生调到中南民族学院。20世纪50年代,从事人类学的老师们积极投身于中央组织的少数民族历史与社会调查活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在苏联民族学模式的影响下,人类学学者开展了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梁钊韬先生还在1962年招收了3名原始社会史专业的研究生(其中2位成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后的骨干教师);即使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些学者仍然在各种政治标签下从事人类学专业的研究。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和研究生制度,于1979年开始招收文化人类学专业(民族考古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在梁钊韬先生多方奔走下,教育部批准复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招收民族学和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生,以及文化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年,中山大学又获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立起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类学人才培养体系,人类学从此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文化人类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化人类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不错哦.............
评分
☆☆☆☆☆
书没用过 不过设计挺精美的 人类学考研必备啊
评分
☆☆☆☆☆
书是打印版的吗?
评分
☆☆☆☆☆
专业书,活动时候买的,很便宜,包装也很完整,非常不错
评分
☆☆☆☆☆
六月一日活动购入,超值
评分
☆☆☆☆☆
六月一日活动购入,超值
评分
☆☆☆☆☆
还可以 可以好好看一下
评分
☆☆☆☆☆
书的质量不错,快递...无力吐槽
评分
☆☆☆☆☆
早就想购买一本文化人类学,终于在京东如愿。内容相当学术,有权威性,有代表性,出自学问家的手笔,没有功利色彩。我很喜欢这本,有书卷气息,有学院气息,是一个好版本。会仔细阅读,今后有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