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制度通过它所提供的刺激来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分析制度影响行为的机理,可以对行为的实施过程进行细分,将行为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人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某个项目上,从而使该项目得到实施。因此,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制度,建立或者取消行为人的资源、投入项目,或改变其行为的回报集的值,即可实现影响甚至控制目标对象的行为。用这一分析框架还可以解释制度的多样性和路径依赖问题。 关键词 制度 行为 行为链 机理分析 制度经济学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制度通过它所提供的刺激来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制度如果不合理,会导致经济人理性地从事“不合理行为”,即合理的制度安排会促成人们的合理行为,或者说,相对合理的制度引导人们更加合理地去行动。那么,制度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呢? 1 制度影响行为的分析 一般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结果的因素,二者的关系表达式为: O=f(Inst.) (1) 但制度本身,如果不经过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类行为的作用,是无法实现各种经济目标的。式(1)虽然明确地表达了制度与结果的对应关系,但却过于简单,以至于省略掉了两者之间的作用过程,掩盖了其间对应关系的间接性,即只有对人的目标和行为的影响,制度才能施展它的功能。经过对式(1)的补充说明,产生如下结果: O=f(B),B=f(Inst.) (2) 上式中,B表示人的行为,即制度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变量。 为了分析制度影响行为的机理,我们可以对行为的实施过程进行细分。那么,行为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人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某个项目上,从而使该项目得到实施。显然,引起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是该行为会给他带来好的回报。某个行为人所有的可以进行的行为的集合,就是该行为人的行为集,用B(B1,B2,…,Bn),n是行为人可以进行的行为总数,Bi为其中的第i个行为。可见,行为实施过程可以表述为由项目、资源和回报三个要素以一定比例构成的链式结构。 从行为整个实施过程来看,不同的制度对行为链的某个环节的制约不同,行为者得到的刺激也各不相同,行为人即可根据这种刺激来调整自身的行为,继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后果。因此,研究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可以从项目、资源和回报三个影响行为的要素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制度问题在中国的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制度则还是比较新的学问。研究制度将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宏观的方面,比如研究宪法,道德和文化。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更微观的方面,即行为经济学。根据该书作者阿兰·斯密德的解释,制度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作了全面研究,我们才能对制度有透彻的了解。所以本书既讨论国家,市场,宪法等问题,也讨论刺激,信仰,暗示等心理过程,在中间层还研究交易费用,囚徒困境,环境保护等等。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我国制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经典就是这样,通俗但不易懂,需要慢慢消化吸收才能领会其中真谛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