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行为经济学 [The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 [The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兰·斯密德(Allan A.Schmid),刘璨,陈国昌,吴水荣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5289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41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外文名称:The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页数:4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代表了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探索,诺思、维特、威廉姆森等代表人物近来纷纷转向这一领域,足见作者高屋建瓴。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一直就困扰着制度经济学家。斯密德在这本前沿著作中初步给出可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认为,制度研究必须引入心理学基础,从制度结构、当事人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演化。为此,斯密德给出可一个制度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

内容简介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阿兰·斯密德(Allan A.Schmid)博士的最新力作。作者以非凡的勇气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众多观点提出了质疑,扩大了人们对现实经济运行的认识的视野,向读者展示了新颖的观点。《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行为经济学、制度与组织的分析,又有人类相互依赖的根源、方法论、市场、技术与增长及劳动制度的阐述,更有对宏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变迁分析的展望。作者从信息不完全性,有限理性等假设入手,采用其建立的独特的研究制度与绩效之间关系的范式——SSP范式,即状态 —结构—绩效范式,并把它作为一个通用范式的应用到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制度、劳动力制度、技术制度等方面,为开展制度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框架。作者不仅构造出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案例包括了一些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分析,因此中国读者阅读此书可能倍感亲切。

作者简介

  阿兰·斯密德(AllanA.schmid):生于1935年,1959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1956—1964年、1964—1968年分别为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68年以来,为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提出了状态—结构—绩效分析范式。在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代表作有《财产、权利和公共选择》(中文版于199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行为与制度经济学》:曾担任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美国国会和农业部等的顾问或者咨询专家。

精彩书评

  制度问题在中国的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制度则还是比较新的学问。研究制度将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宏观的方面。比如研究宪法、道德和文化。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更微观的方面,即行为经济学。根据该书作者阿兰·斯密德的解释,制度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作全面研究,我们才能对制度有透彻的了解。所以本书既讨论国家、市场、宪法等问题,也讨论刺激、信仰、暗示等心里过程,在中间层还研究交易费用、囚徒困境、环境保护等等。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我国制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茅于轼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制度经济学家。斯密德在这本前沿著作中初步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认为,制度研究必须引入心理学基础,从制度结构、当事人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演化。为此,斯密德给出了一个制度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解释。这本书代表了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探索,诺思、维持、威廉姆森等代表人物近来纷纷转向这一领域。足见作者的高屋建瓴。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心里行为层面的讨论及立宪性秩序层面的讨论,应当是推进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基础点,制度经济学的最前沿进展也基本体现在这两个层面的讨论上。而本书则把这两个层面的讨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制度经济学的最新框架,有志于进入制度经济学领域的读者,确实应该首先读一读这本书。
  ——唐寿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第1章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原理
1.1 制度分析
1.2 作为观察单位的交易
1.3 分析的层次与提出的问题
1.3.1 影响分析
1.3.2 变迁分析
1.3.3 状态、结构与绩效
1.4 理论:变量与过程
1.4.1 变量
1.4.2 过程(交易联系的方面)
1.5 变量与过程的一些含义:制度的视角
1.5.1 连续性与变迁
1.5.2 集体行动
1.5.3 国家理论(法律一经济联结)
1.5.4 经济化、权力与知识
1.5.5 制度经济学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

第2章 行为经济学
2.1 有限理性
2.1.1 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
2.1.2 模块大脑——多重自我与有限自我控制
2.1.3 演化心理学
2.2 情感与评价
2.3 行为规则——代理的特征
2.3.1 细节与缺陷的力量
2.3.2 实用性
2.3.3 参照点
2.3.4 随着时间积累的经验:根据典型时刻的评价
2.3.5 预言快乐一痛苦
2.3.6 时间一变式偏好
2.3.7 当一美元不等于一美元的时候
2.3.8 对差别的感知
2.3.9 沉没成本
2.3.1 0确认偏见
2.3.1 1自私自利与尊重
2.3.1 2公平
2.3.1 3厌腻
2.3.1 4惊奇
2.3.1 5设计输入
2.4 行为法与经济学
2.5 学习
2.5.1 刺激、行为与加强
2.5.2 暗示和图案
2.5.3 信仰坚持
2.5.4 你的快乐是什么?
2.5.5 偏好的形成与变化
2.6 从个人经历到制度与反馈
2.6.1 演化理论
2.6.2 不确定性
2.6.3 个人与社会
2.6.4 突创论
2.6.5 学习与演化概要
2.7 结论

第3章 制度与组织
3.1 人类与物质的关系
3.2 行政管理与谈判交易
3.3 组织(厂商)、制度与边界
3.4 制定规则:国家
3.4.1 国家与市场
3.4.2 非正式制度
3.5 社会选择(冲突管理)
3.5.1 确定国家作为一个制度变量
3.5.2 确定绩效变量
3.5.3 道德选择的必要性
3.5.4 合理价值
3.6 结论

第4章 人类相互依赖性的根源
4.1 引言
4.2 不相容
4.2.1 外部性
4.2.2 可持续性
4.3 排他成本
4.3.1 囚徒困境与其他博弈
4.3.2 排除免费搭车者的方式
4.3.3 公共资源
4.3.4 制度变迁分析
4.3.5 政策含义
4.4 联合供给(其他使用者/使用的边际成本=O)
4.4.1 其他使用者的成本
4.4.2 政策含义
4.4.3 避免与优先成本
4.4.4 其他使用成本
4.4.5 联合供给(MC—O)产品相互依赖性小结
4.5 规模经济
4.6 循环与积累因果关系
4.7 交易成本与效益
4.7.1 不对称的高信息成本
4.7.2 签约(谈判)成本
4.7.3 资产特征
4.7.4 风险
4.7.5 基于演化与能力的厂商理论
4.7.6 交易成本小结与结论
4.8 租金与寻租
4.9 变化中的需求与供给
4.10 社会情感产品
4.11 小结
……
第5章 方法论
第6章 市场
第7章 宏观经济制度
第8章 技术与增长及制度
第9章 劳动力制度
第10章 政治制度
第11章 制度变迁分析
第12章 回顾

精彩书摘

  在制度影响分析中,制度是自变量;在制度变迁分析中,制度是因变量。好的理论应该能够明确制度变量,并为建立制度变量与理论确定的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第4章影响分析和第11章变迁分析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
  制度与组织不是生产要素
  当我们开具产品与服务生产清单时,除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品以外,并没有包括制度在内。物品只能通过物质生产出来,制度与组织是精神因素,影响人类组合和生产物品,但不是魔力般、额外的成分。几年前,经济学家对他们计量的物品投入变化不能解释物品产出变化的事实备感困惑,许多经济学试图增加剩余变量,并把它称之为技术,但这种处理方法表明投入是不确定的,因而我们采用了一个模糊的术语。技术可以体现在次要过程,并解释为生产特定技术条件,但是依然存在疑问:包括新机械及其研究经费纳入同一生产函数是否属于重复计算。
  以农业生产为例子,玉米生产需要种子、土地、劳动力和机械。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在不断变化,杂交种子替代了自然受粉的种子。如何确定这一变化呢?难道我们要在生产函数中增加称之为技术的神奇的变量吗?不需要,如果我们把种子恰当地称为投入,事情就豁然开朗了。这显然,杂交种子和自然受粉的种子属于两种不同的投入,不能把杂交种子和培育它的研究支出加在一起作为玉米生产的投入。
  经济学家们对劳动力投入也面临同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投入的质量发生变化,劳动力简单地以小时来确定,我们应该在生产函数中增加称之为人力资本或者教育的神奇投入吗?不需要,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劳动力技能、投入强度和时效性合理地确定劳动力投入,事情便非常清晰了。
  如何评价劳动的动机呢?生产函数应该包括大学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工作小时数加上与动机、监督、激励有关的制度变量吗?不需要,进入生产函数的只有经过仔细确定的作为物质投入的劳动力,无论如何,我们可以问随着时问的推移,特定劳动力质量如何体现出来以及如何与其他投入及时地结合起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制度事宜。反过来,特定生产函数的内容是一个制度函数。
  生产函数玉米产出(杂交种子、有文化的劳动力人时、特定质量的土地面积、特定马力的拖拉机,等等)
  有文化劳动力的特征可以进一步表述为准时、认真等。
  详细的制度可以进一步弄清上述生产要素如何实际地体现出来。可以解释为什么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专心工作或心不在焉。
  制度影响函数有文化的劳动力实际投入工作时数一厂(包括职工非正式习惯、正式权利、职业标准等在内的劳动力制度)
  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因变量之间关系不是决定性函数,而是推动性的,因此上式中的“厂”应当读为自变量推动因变量的实现。
  反过来,每种说明都必须得到解释。为什么是产生特定的劳动力制度而不是其他制度呢?这是制度变迁分析的领域。
  制度变迁分析劳动力制度=f(大规模生产状态、排他成本、意识形态、政治规则……)尽管制度不属于生产要素,但是没有独立于制度的生产函数。同样,厂商是组织,虽然其过程影响可操作生产函数的实际内容,但不是生产函数。同样的道理,虽然管理人员影响可操作物质生产函数,但是管理不是生产函数的一种投入。在一定意义上,谈论“组织资本”(Tomer,1987)令人混淆。
  机会束与规则一项制度是结构化的交易和人类关系,常常采用确定机会束的规则与位置等进行描述。规则可以表述为“在条件Z下,如果出现x,则做Y。”比如,我们说个人A拥有某种物品,但是,这里不是说个人A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物质生产函数的范畴,而是说个人A和个人B之间的内在认知联系。如果采用凡勃伦的制度定义——一些主导的、永久的思维或者行为方式,所有关系可以解释为B避免与上述有形商品相关的行动,这是A的机会束,这种情况下,B可以由许多人组成。如果规则很难变动,那么这种关系可能是比较长久的。

前言/序言

  目前,经济学流行的研究方法强调当今经济中的某些新特征或迄今被忽略的解释经济发展的变量。在第一个范畴中,我们采用了新经济的通用分类,如计算机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等;在第二个范畴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比较古老的术语,诸如看不见的手、剥削、自由贸易、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等,当然也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术语,如势力均等、交易成本、寻租、新地理、新贸易理论、社会资本和其他类似的词语。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摘 要 制度通过它所提供的刺激来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分析制度影响行为的机理,可以对行为的实施过程进行细分,将行为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人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某个项目上,从而使该项目得到实施。因此,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制度,建立或者取消行为人的资源、投入项目,或改变其行为的回报集的值,即可实现影响甚至控制目标对象的行为。用这一分析框架还可以解释制度的多样性和路径依赖问题。  关键词 制度 行为 行为链 机理分析  制度经济学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制度通过它所提供的刺激来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制度如果不合理,会导致经济人理性地从事“不合理行为”,即合理的制度安排会促成人们的合理行为,或者说,相对合理的制度引导人们更加合理地去行动。那么,制度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呢?  1 制度影响行为的分析  一般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结果的因素,二者的关系表达式为:  O=f(Inst.) (1)  但制度本身,如果不经过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类行为的作用,是无法实现各种经济目标的。式(1)虽然明确地表达了制度与结果的对应关系,但却过于简单,以至于省略掉了两者之间的作用过程,掩盖了其间对应关系的间接性,即只有对人的目标和行为的影响,制度才能施展它的功能。经过对式(1)的补充说明,产生如下结果:  O=f(B),B=f(Inst.) (2)  上式中,B表示人的行为,即制度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变量。  为了分析制度影响行为的机理,我们可以对行为的实施过程进行细分。那么,行为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人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某个项目上,从而使该项目得到实施。显然,引起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是该行为会给他带来好的回报。某个行为人所有的可以进行的行为的集合,就是该行为人的行为集,用B(B1,B2,…,Bn),n是行为人可以进行的行为总数,Bi为其中的第i个行为。可见,行为实施过程可以表述为由项目、资源和回报三个要素以一定比例构成的链式结构。  从行为整个实施过程来看,不同的制度对行为链的某个环节的制约不同,行为者得到的刺激也各不相同,行为人即可根据这种刺激来调整自身的行为,继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后果。因此,研究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可以从项目、资源和回报三个影响行为的要素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制度问题在中国的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制度则还是比较新的学问。研究制度将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宏观的方面,比如研究宪法,道德和文化。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更微观的方面,即行为经济学。根据该书作者阿兰·斯密德的解释,制度经济学就是建立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的。只有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过程作了全面研究,我们才能对制度有透彻的了解。所以本书既讨论国家,市场,宪法等问题,也讨论刺激,信仰,暗示等心理过程,在中间层还研究交易费用,囚徒困境,环境保护等等。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我国制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经典就是这样,通俗但不易懂,需要慢慢消化吸收才能领会其中真谛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