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开本:16开
页数:178页
编辑推荐
★中国第1本专门教父母用食疗和心理学方法对症调理孩子常见病的书。
★中国1本把孩子发烧、咳嗽、积食各个阶段的病因和症状讲得如此通俗、清晰,让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的家长都能明白的儿童健康书。
★孩子生病了,什么时候该自己调理,用什么简单、安全的方法调理,什么时候该送医院?如何让孩子疾病不再复发?这本书里讲得清清楚楚,家长只需照方调理或举一反三即可。
★家有此书,孩子身体一有风吹草动,父母心里就会有底,不再担心孩子受罪,求己求医皆有自信和良策。
内容推荐
你知道孩子身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肺和脾引起的吗?你知道孩子老爱发烧、咳嗽实际上是积食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体质不好,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误治的结果吗?你知道孩子情绪不好,甚至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吗?你知道孩子发烧、咳嗽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吗?如果你没有掌握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你只有看着孩子生病后心痛不已,只有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给医院和药物。
这是一本帮助中国家长找到自己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症状的根源和应对疾病每个阶段的有效食疗方案的书。由著名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罗大伦和留澳心理学家,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罗玲联袂著作,教你*快成为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全方位保护神。
作者简介
罗大伦: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更是一位孩子的父亲和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医者和中医育儿智慧的传播者,他一直倡导:只有家长自己主动去学习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下来的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作孩子的健康保护神。曾出版《阴阳一调百病消》《神医这样看病》等
罗玲:留澳心理学家,当归中医学堂邀讲师,致力于将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儒道佛传统文化相融合,并结合个人的育儿经验和生活感悟,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了应该如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并以此提高孩子的情商、德商、健商的切实有效方案。
目录
前言:不知医不为慈
第1章好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1个医生
孩童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特殊的阶段。从出生开始到10岁之前,有一个明显的生理特点,那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容易得病,尤其是关于脾胃、肺方面的疾病。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的育儿智慧。
1.懂中医的父母能给孩子一生带来什么好处
2.孩子老是生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乱吃东西孩子的第1特点:“脏腑娇嫩”
3.吃错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孩子的第二特点:“形气未充”
4.孩子长得快,生病后恢复得也快孩子的第三特点:“生长迅速”
第2章健康必须从保养好孩子的脾和肺开始
古人认为孩子很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只要保证肺和脾的健康,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了,所以肺和脾这两个脏器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容易引发孩子感冒发烧的肺。所以,当外邪侵犯孩子的时候,父母要第1时间知道,然后想办法把它赶出去,让肺不受外邪的侵害。
1.把孩子的脾、肺护好,全家基本可以安枕无忧
2.孩子受外感,首先肺遭殃
3.空气污染,孩子的肺比大人的更容易受伤
4.让孩子远离装修污染
5.孩子咳嗽跟肺的功能“软弱”有关
6.别让孩子喝冷饮
7.鼓励孩子多晒太阳,多出汗,少让孩子吹空调
8.孩子大量喝水会导致心脏出问题
第3章如何让孩子不发烧
孩子的肺部一旦被外邪侵袭,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首先孩子的皮肤会先感觉到寒冷,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孩子就会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再严重一些,甚至会引起发烧。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医都有相对应的处理方式,父母一定要学会这些中医知识,及时观察孩子,让孩子在任何阶段都能得到好的照顾。
1.正气不足,孩子就容易感冒
2.先杀外来病毒还是先强壮身体:中西医治感冒的思路
3.先找孩子的病因,小毛病自己调理
4.孩子感冒的第1阶段(外寒阶段),皮毛先感觉到
5.孩子打喷嚏的时候尽量不要吃抑制喷嚏的药
6.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俗称“寒包火”(外寒里热阶段)
7.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
8.孩子流绿鼻涕、白鼻涕是怎么回事
9.孩子感冒的第1阶段,不用吃药,用取嚏、泡脚等方法
10.孩子感冒的第1阶段,苏叶熬水喝或泡脚马上就好
11.别让孩子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泡脚
12.孩子感冒头痛,喝葱白豆豉汤比吃药见效
13.孩子有寒湿,给他喝生姜葱白红糖汤
14.孩子受寒头疼,用生姜水配藿香正气水给他喝
15.孩子受寒肚子痛,冲服干姜粉喝
16.孩子感冒不想吃药,给他熏蒸鼻子
17.让孩子背部暖起来,感冒就能很快好
18.其他散寒的方法
19.调理孩子感冒第二阶段的药物有哪些
20.给孩子用药一定要轻
21.如何正确使用治感冒的中成药
22.治感冒的中药不可久煎
23.孩子嗓子痛是咽痛,还是喉痛
24.如果孩子发烧到38℃以上了,就要请医生处理
25.孩子感冒很重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有什么特征
26.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反复阶段)有什么特征
27.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家长该怎么处理
28.孩子受湿会得寒湿和暑湿两种感冒
29.孩子受湿引起的胃肠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散很好
30.孩子感冒老不好,请给他调补脾胃
31.孩子感冒快好时的补脾方
32.常带孩子到郊外走走
第4章如何养好孩子的脾胃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说,治疗小儿病“阴阳证,二太擒”。“二太”是指什么?一是膀胱经,一是脾经。中医认为,寒是从人的体表皮毛进入体内的,第1个侵犯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脾经对应人的脾胃。所以,“阴阳证,二太擒”的意思是:对于孩子的病,我们只要解决好外感的问题,养护好脾胃,孩子基本上就没什么大碍。这虽然是古代人的总结,但现实生活中,小孩子的病确实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
1.小孩子的病,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
2.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贫血
3.孩子睡觉半睁着眼,四肢瘦弱是脾有问题
4.为什么孩子口味重,总觉得嘴里没味道
5.孩子为什么没胃口
6.为什么孩子睡觉流口水
7.绝不能用特别香的食物去调孩子的脾胃
8.一定让孩子少吃洋快餐
9.孩子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
10.让孩子吃淡口的食物
11.少给孩子吃奇特的东西
12.孩子应该保持一种节食的状态
13.脾阴虚的孩子怎么食疗
14.脾阳不足的孩子怎么食疗
15.孩子不需要任何保健品
第5章如何让孩子不积食
什么是积食呢?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摄入过量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
孩子就像金鱼一样,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使劲地吃下去。此时,父母要担起阻拦的责任。可现在不少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把他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让孩子吃个够,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不是爱,而是在害孩子。
1.不要让孩子的脾“死机”
2.教你一眼分清孩子的积食
3.用什么办法*快调理好孩子的积食
4.不消除孩子积食,可能引发高烧等后患
5.给宝贝消积食的药不能常用,可以给他推拿
6.多带孩子接地气去
第6章如何让孩子不咳嗽
孩子咳嗽了,中医认为,这是外邪伤到肺的表现。本来“肺为娇脏”,孩子的肺则更为娇嫩,如果处理不好,外邪就会留在里面,可能引发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
治疗孩子的咳嗽,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咳嗽是外邪入里导致的,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药强行往里面压,我们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外邪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调理咳嗽上。
1.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
2.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3.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
4.孩子刚刚开始咳嗽时应如何调治
5.孩子受寒咳嗽的第1阶段(刚受寒的阶段),别用百合和川贝
6.妈妈如何观察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的阶段)
7.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怎么办
8.如果家长懂一点医学知识,孩子生病时就不会盲目求医
9.“咳喘”就是“肺炎喘嗽”
10.很多咳喘的孩子,被扣上了哮喘的“帽子”后接受激素治疗
11.孩子咳嗽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就医
12.孩子有很多黄痰怎么办?喝中成药复方竹沥口服液
13.孩子咳嗽的第四阶段(咳嗽快好时),用名方“止嗽散”泡脚防反复
14.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喝苏叶橘红饮
15.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吃烤橘子非常好
16.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热咳,吃川贝炖梨
17.孩子有寒热错杂的咳嗽,吃花椒炖梨
18.秋天孩子受凉燥后咳嗽怎么办
19.秋天孩子受温燥后咳嗽怎么办
20.深秋时孩子咳嗽怎么办
21.孩子咳嗽快好的时候给他吃怀山药
第7章父母是孩子*好的心理医生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家庭一家人的表情、健康状态等都非常相似,而且往往会患同样的病。
孩子来到世上,是一张白纸。家长给他美好的东西,他这辈子就会健康、幸福;反之,常常传递给孩子的全是负面情绪,那么孩子从性格到身体都会出现问题。这怪谁?怪家长。要让孩子健康,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理上不受传染,并避免由此带来的身体疾病。
1.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引发器质性病变
2.为什么一家人常生一样的病
3.情志失调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4.从三五岁就教孩子养心
5.慈悲心能克制影响孩子身体的各种坏情绪
6.爱帮助人的孩子不生病
7.你的孩子有多少恻隐之心
8.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的道理
9.和解的态度能降低孩子的压力
10.孩子跟人有了冲突,别急着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11.以德报怨的孩子真强大
12.感恩之心对孩子的健康有重大意义
13.让孩子从知足和珍惜中学习感恩
14.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孩子,快乐其实是更少的
15.引导孩子多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史
这本关于儿童健康的指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长辈在跟你分享她的独家秘方。我记得我以前总是在孩子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网上搜出来的那些信息又互相矛盾,搞得我更加焦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要如何如何”的僵硬手册,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身体的内在逻辑。比如,它对“积食”的描述,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孩子吃了这不对,吃了那也不舒服,原来都是脾胃功能没调理好。作者的文字非常生动,将复杂的中医理论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例子串联起来,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那些关于日常起居、饮食习惯的小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坚持下来,孩子真的少了很多小毛病。这种建立在自然规律和身体平衡基础上的养育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踏实和安心。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育儿路上摸索的家长,我深知市面上育儿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醍醐灌顶的却凤毛麟角。我最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没想到很快就被它那种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没有夸大其词地宣称能“根治百病”,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和接地气的方式,教我们如何读懂孩子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比如,书中对“如何判断孩子是受寒还是内热”的细致区分,就帮我避免了好几次错误的应对方式。以前总觉得中医玄之又玄,但这本书的解读,让我认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根基。它更像是一本“儿童身体使用说明书”,告诉你开关在哪里,哪里需要润滑,哪里需要及时清理。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反思,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无法给予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几招应对小病的技巧,更是一种尊重生命天性的养育哲学。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毕竟育儿经验这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急性病处理上,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聚焦于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铸造孩子强健的体魄。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画面感,读的时候仿佛能闻到药材的清香,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模样。它对季节变化与人体反应关系的阐述极其精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病只在特定季节高发,从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春季如何“助肝”的建议,非常具体可行,让我不再为春天孩子容易出现的过敏症状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特效药”,而在于它教会了父母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框架,让我们能更有信心地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在焦虑中摇摆不定。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彻底改变了我对“生病”这件事的认知。过去总觉得发烧咳嗽是敌人,需要立刻用强力药物去“打败”它。读完之后才明白,很多时候,这些症状其实是孩子身体自愈系统在努力工作的外在表现。它教我们如何“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书中对“积食”的解读尤其深刻,它将积食视为很多后续健康问题的源头活水,只要把脾胃这个“后勤部长”照顾好了,孩子的抵抗力自然就会提升。我发现,自从我开始注意书中提到的那些关于吃饭时间、进食速度的细节调整后,孩子明显地食欲更好了,连带着睡眠质量都提高了。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极大地降低了我对孩子日常健康的担忧。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治病”的书,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养好福气”的秘籍,文字里充满了对生命力的敬畏与呵护。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中医体系博大精深,怕自己消化不了。然而,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和布局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没有堆砌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即使提到了穴位和经络,也是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其作用。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非常强调“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调理。它没有搞“一刀切”的药方,而是鼓励家长去观察自己孩子的体质特点——是偏阳虚还是偏阴虚,是容易上火还是容易受凉。这种精细化的观察能力,才是这本书送给家长最宝贵的礼物。我按照书中的一些简单食疗方子给孩子尝试了一段时间,比如针对夜间咳嗽的某款粥品,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孩子非常乐意接受,这比强行喂药要容易太多了。这种温和而持久的改善,远比那些快速见效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更令人信服。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合适,囤货中
评分还没细看,买了一大堆书,慢慢来
评分好好好
评分觉得是爸妈们人手必备的书,纸质不错,是塑料袋封装的
评分还没看!!!
评分很不错的书,慢慢学习。
评分觉得是爸妈们人手必备的书,纸质不错,是塑料袋封装的
评分还没看!!!
评分很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