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教育心理学
:32.80元
作者:(奥)阿德勒,刘丽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4272063
字数:19600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书破解孩子的语言及行为密码,告诉你:你的孩子每天在想什么?!
◆培养心理健康、高情商、高智商儿童的经典读本,对台湾儿童教育影响至深!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的失败者”!
◆15个真实案例、 15种儿童常见问题——一本书为父母、老师们揭开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
◆帮助教师认识、疏导儿童心理问题,挽救问题儿童的之作!
◆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解决亲子代沟,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之作!
内容提要
1976年,S.T.E.P.课程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邓克梅尔和马凯以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立,该课程的宗旨是避免体罚及以冲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让父母更有技巧,更为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培养高情商、乐于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孩子。该课程以跻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训课程之一,39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孩子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从儿童期培育。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三岁看到老”。阿德勒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指导父母们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目录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1912年,阿德勒创办《个体心理学杂志》,开始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他和他的学生们在维也纳三十多所中学开办的儿童指导诊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26年他访问美国,受到教育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追随,1927年他受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76年,阿德勒S.T.E.P.父母培训课程在美国创立,成为风靡西方的教育经典。其代表作有《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又名自卑与)、《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文摘
作为一个对教育理念有一定追求的读者,我非常欣赏这本书所体现出的那种尊重个体差异的现代教育观。它清晰地传达了一个核心思想: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标准答案”的父母。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做的是成为孩子成长的“护航者”,而不是“塑造者”。书中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需求差异的剖析,非常精准和深入,让我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合理”要求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学龄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还处于具象阶段,从而理解他们为什么总是喜欢重复提问,而不是一味地斥责他们“烦人”。这种基于科学认知的理解,极大地消解了父母在日常教育中的焦虑感,让教育回归到“陪伴”和“引导”的本真状态,这对于我们构建更健康、更具弹性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一般育儿指南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觉察”的心理学著作。很多人买来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我却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修正了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教育惯性。书中对父母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是如何因为童年时期的某种缺失,而在面对孩子相似情境时反应过激的。这种向内探索的旅程,比学习任何育儿技巧都来得更为深刻和持久。它要求你面对自己内心的阴影和不安全感,并勇敢地选择用一种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式去面对下一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是一个更好的家长,更是一个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的成年人,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儿童教育”范畴。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并非停留在对儿童行为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情感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只会看到孩子发脾气、不听话,然后就急着去纠正表象,却忽略了那一次次“失控”背后隐藏的无助或期待。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解码器”,它教我们如何透过孩子的行为,去倾听他们未曾言说的声音。比如,关于“依恋关系”的章节,阐述得极其细腻,让我猛然间理解到,过去一些自以为是的“管教”方式,可能无意中损伤了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又是极其必要的,它迫使你放下成人世界的傲慢与评判,真正站在一个更低、更平等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小生命。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孩子多了几分耐心,少了几分急躁,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评分这套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这一点我必须大力称赞。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更像是邻居家那位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长辈在跟你分享经验。大量的实际场景模拟和对白示例,让原本抽象的心理学理论瞬间“活”了起来。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家庭冲突发生时,我应该如何运用书里提到的沟通技巧来应对。这种可操作性是很多理论书籍所欠缺的。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那一块,它不是简单地说“要控制情绪”,而是拆解了情绪产生的具体步骤和生理反应,然后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暂停”和“重塑”策略。我尝试着在孩子爆发时运用其中一个技巧,虽然过程有些生涩,但效果立竿见影,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这种“学了就能用”的即时反馈,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感。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柔和的色调搭配上清晰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而又温暖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阅读的仪式感立刻就上来了。我之前也看过不少育儿类的书籍,但很多都是大而空的理论,读起来晦涩难懂。然而,这套书在内容排版上明显下了功夫,每一章的逻辑衔接都非常顺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书中的图表和案例分析穿插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信息过载,又能清晰地勾勒出复杂心理学概念的脉络。我刚开始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很快就被它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吸引住了,感觉它不是在“教”你知识,而是在“引导”你去思考,去观察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对于一个渴望系统性学习的家长来说,这种设计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页一页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