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史》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中国书法史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书法的起源、甲骨文字简述、金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篆书的风格和特征、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沈曾植书法的传统渊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书法的定义
第二节 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第三节 书法的起源
第四节 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五节 书法的内容
第六节 书法的名称演变
第七节 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
第八节 走向世界的书法艺术
第二章 甲骨文
第一节 甲骨文概说
第二节 甲骨文字简述
第三节 甲骨文的书契者——贞人
第四节 甲骨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
第五节 甲骨文书法的研究和创作状况
第三章 金文
第一节 青铜器概说
第二节 金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
第三节 商周时代的金文书法
第四节 汉以后的金文书法
第五节 鸟虫书
第四章 篆书
第一节 篆书的风格和特征
第二节 篆书的演变
第五章 草体
第一节 先秦草体
第二节 统一前的秦国草体
第三节 统一后的秦代草体
第四节 汉代的草体
第六章 分书
第一节 分书的产生
第二节 分书的繁荣
第三节 分书的衰变
第七章 楷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第二节 隋唐的繁荣
第三节 唐以后的衰变
第八章 帖学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清朗俊逸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
第三节 宋代的革新
第四节 元和明初的复古
第五节 明中后期的综合
第六节 明末清初的转折
第九章 碑学
第一节 清前期的徘徊、狂狷与探索
第二节 碑学的觉醒
第三节 碑学的发展
第四节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第五节 碑学的成熟
第十章 碑帖结合
第一节 沈曾植书法的传统渊源
第二节 沈曾植的书法观点
第三节 沈曾植书法的特征
第四节 沈曾植书法的意义
精彩书摘
当时,与甲骨文一起,还有许多古物出土,这吸引了各地的古董商人,他们常到这里来收购古物,然后转销北京、天津等地。这些古董商人也不知甲骨为何物,只是顺便带了些想去试售试售,不料却引起了个别收藏古董的官僚和士人的注意。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的价值,开始广为搜求。当时,有人甚至不惜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进行抢购,甲骨片一下子身价百倍,古董商人见有利可图,于是趋之如鹜,四方人士亦怀着不同的目的,奔走挖掘,甲骨片大量出土。
1903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把自己所藏的甲骨片汇拓出版,公之于世,题名为《铁云藏龟》。在书的自序里,他第一次明确指出:甲骨片上所刻的文字是“殷代人的刀笔文字”。这种刀笔文字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因为它是契刻的,出于殷墟,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殷墟书契,简称殷契。也有人从书写内容上考虑,认为它是殷人的占卜遗物,所以把它称为殷代贞步卜文字。然而,它最通行的名称是甲骨文,这是就书契材料而言的,所谓甲是指乌龟的背甲和腹甲,以腹甲为主;所谓骨是指牛、猪、鹿、人的骨头,其中大量的是牛的肩胛骨。
前言/序言
《中国书法史》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本历史著作。
历史研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历史学家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认识,曾经最为流行的实证主义认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对事实的搜集与编排,通过内证外证,弄清历史事实发生的真相,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编写历史。但这种观点受到了各种质疑,有的史学家认为,人类的历史不是单纯的事件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受隐含于其中的思想过程所支配,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是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重演这些思想过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也有的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家在著述过程中,无法摆脱他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排除主观偏见的影响,历史学家对史料的选择与解释无一不是在主观意识或偏见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因此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的历史。还有的历史学家进一步指出,历史是由活着的人为了活着的人而去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它是由能思考的、痛苦的、有活动能力的人发现了探索过去的现实利益而产生出来的,重建过去不是目的的本身,它受到现实利益的推动,具有一种现实意义,历史在历史学家的选择之中,不再能够完全重建和再现过去的真实存在,它与某种价值相关联,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基于这种认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
上述各种观点在史学界争论很大,结果谁也不能说服谁,这说明它们都具有某种合理性,体现了历史科学的某一侧面。如果将它们综合起来,可以为史学研究框定一个大致范围。20世纪初,美国学者梯利对哲学史研究提出了三大任务,后来,胡适先生把它介绍到中国,在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中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现在,我将他所列举的哲学思想方面的例子改换成书法艺术方面的例子转述如下。
中国书法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书法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