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枕書,江蘇南通人,熱愛書籍與自然。已齣版《京都古書店風景》《京都如晤》《書問京都》《春山好》《念念平安》等作品多部,並有譯作若乾。
京都十五年,以漫長的客居覓得本心的自由。
♣ 人在異鄉,是為瞭尋覓本心的自由。
“這雨模糊瞭地域特徵,故鄉有,外鄉有,何處都有。”
♣ 在快時代觸碰時間的痕跡,打撈“慢生活”的日常。
“這裏的許多約定,都以年為單位,與碗蓮一樣,需要漫長耐心的等候。”
♣ 細緻入微的城市素描,季節流轉的婉約美感。
“走過愛慕的大鬆樹底下,無數細雪從月光裏飛來。”
♣ 2024年全新修訂版,新增未發錶長文《漫長的客居》。
“我該種些什麼纔沒那麼想傢?枇杷、橘樹、石榴、蠟梅。”
【內容簡介】
蘇枕書遊學京都已曆十五載,“在異鄉”,是一種狀態,亦是一種心境。
從旅行到客居,從離散到安定,漫長的客居宛如一道透亮波紋,映亮茂密的內心。她住在遍植鬆、柏、橡、杉、樟的山中,以靈動而細緻的城市素描,藉率真而自然的“戀物”視角,真誠記下客居最久之地的變化與永恒:買書、散書、種蓮、賞櫻、品酒、聽雨。有對日本社會的觀察,有對尋常生活的探訪,亦有對內心猶疑與哀痛的探問,更有對勇氣與自在的尋覓。
##以漫長的客居,覓得本心的自由。青年作傢蘇枕書代錶性散文,重版歸來。 《鬆子落》是作者和京都相關的第四本書。前一本書《有鹿來》一度被放在旅遊類圖書裏,據說有讀者以為是觀光指南,買到之後大呼上當。 如作者所言,並不想被貼上“京都作傢”的標簽。在一個地方生活九年,人生可數的若乾分之一,京都是她日常所經曆,是許多成長和思考的底色。如...
評分18年閱讀初版時,剛從京都與奈良遊歸傢,城市風物一如溫柔與瑣屑的文字令人時時懷念。六年後再讀重版,世界變化太多,唯有古都保持著它的古樸,細細體現它的魅力~
評分##(本文為《晶報》約稿) 文/夏麗檸 京都大學的榮譽教授梅棹忠夫,是生於1920年的老京都。他說京都人做什麼都慢,就像活在一座時間不走的城市。我們想當然,這是“土著”說法。可讀瞭蘇枕書的書,就知道,老先生說的一點沒錯。 江蘇南通姑娘蘇枕書,客居京都,九年瞭。期間齣瞭...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