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伊藤比吕美
诗人,散文家。
1955年生于东京。1978年出道以来,引领80年代女性诗潮。
2007年《镊子 新巢鸭地藏缘起》获萩原朔太郎奖。2008年获紫式部文学奖。
代表作:《闭经记》
译者:蕾克
日语译者,生于北京,现定居东京。熟稔日本文化、艺术美学。
代表译作:《闭经记》《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老妓抄》《浮世绘女儿》等。
“我五十多岁时度过了快乐的更年期,现在六十多,感觉人生在褪色。老去这件事,实在太寂寞了。”
这本书是作者进入60岁后人生大小事的记录,她以日记般平易近人的笔调,淡然地叙述经历的生离死别与衰老。
母亲住院四年离去,在为母亲整理遗物时感慨“给父母送终和青春期一样,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发现母亲只拥有一点东西,于是作者也希望可以如母亲般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
丈夫如疾风暴雨般衰老,从住进急诊室,到病逝,作者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处理各种杂事,还要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小狗;书中还记录了丈夫去世后,她所感受到的老去的无边寂寞,以及独自生活的不便,更有活得自我的自由。
作者没有因为老去而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跳尊巴、养狗、做饭、写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
“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若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实在很豁达,很利落。”作者一个人面对衰老、死亡、告别,一步步走进孤独,但她从未忘记自己是谁,她不再惧怕寂寞,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
1.《闭经记》作者伊藤比吕美,一个人对抗孤独与衰老的生活战歌。
这本书是作者进入60岁后人生大小事的记录,她以日记般平易近人的笔调,记录一个人面对的死亡与告别,对抗着孤独与衰老。
2.“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若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实在很豁达,很利落。”
3.我们会衰老,会寂寞,会孤独,但那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你依然可以拥有平凡幸福的生活。
父母不在,女儿们离开,丈夫去世,作者一个人面对衰老、死亡、告别,一步步走进孤独,但她从未忘记自己是谁,她不再惧怕寂寞,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4.日子有难过之时,自然也会有开心的时候。
面对衰老,面临女儿长大离家、丈夫离去、宠物离世等接连不断的告别与孤独时,她也曾空虚惆怅。但她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开始迎接生活新的改变。
她外出旅行,和朋友们见面,并受邀回到日本去早稻田大学讲课,心情也逐渐变好。
5.豁达坦然的生活观、生死观,淡然地叙述经历的生离死别与衰老。
人生是一个不断褪色的过程,每个人都会衰老,而在这条走向衰老的漫长的路上,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孤独等等课题,就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面临升学是一样的道理。
虽然我一直都说我最爱的季节是夏天,但我似乎只喜欢七月的夏天,因为只有七月的夏天那蓬勃的生命力是在不断向上、向上的,而到了八月,树叶零星飘落的树叶和逐渐暗哑的蝉鸣就常常给我一种降落、降落的忧伤。 看吧,对于衰老,我们总是本能地带着抗拒,但就又是这么不幸运,我们...
评分 评分当老之将至,当人的皮肤、骨骼、肌肉和内脏被连续使用七八十年,当生命变得荒芜,当人生的记忆如走马灯闪过时,我们会觉察到什么呢? 那些身体的日渐衰老和生的渴望是真的,对死亡的惧怕是真的,在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维持生命间的挣扎是真的。最后,一切尘埃落定,亲近之人永远的...
评分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倘若我某一天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是不是能坦然地接受享受这种自然的过程。就像她丈夫离世前对画画仍然不能释怀,像坂本龙一还想再弹几首曲子,相比于身后无遗物,更多的人面临死亡还是解不开放不下。
评分##一部回忆录式的散文合集,围绕无法逃避的衰老、死亡、离别等人生重大主题。 在母亲身后不留一物的死去后,父亲丈夫也相续过世,女儿们又有自己的生活,小女儿出嫁了…… 絮絮叨叨的六十岁日常,遛狗、写作、跳舞、做按摩,跌跌撞撞的继续活下去。真实得可爱。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哪怕有千万次想掐死对方的想法,那个人也是唯一可以陪伴我们变老的人。 这是一本生活感悟随笔,作者在书中描写丈夫、孩子、父母、离婚、育儿、照看老人,更多的则是描写作者自己。 书中写出了作者在面对丈夫老去死亡、子女隔离时的孤独寂寞,...
评分 评分 评分##自己的意志也好,意识也罢,其实都不算什么,不必用意志或意识去控制所有事,它们无法操控的地方,才有真正的你。 日本人写的随笔总是能让人感受到远处有个人像我一样真正的真生活和呼吸,像日娱和内娱的区别,看起来像在身边上班实际上是很远的存在,看起来像有壁实际上也苦哈哈活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