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馬丁·範剋裏韋爾德(Martin vanCreveld),是當代著名的軍事曆史學傢和軍事思想傢,1946年齣生於荷蘭鹿特丹的一個猶太傢庭,曾長期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曆史係執教,也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客座教授。範剋裏韋爾德教授著作等身,發錶過30餘部專著,其中頗為著名的包括:《戰爭後勤》(1977年)、《戰爭指揮》(1985年)、《科技與戰爭》(1989年)、《戰爭的轉變》(1991年)等。
本書是以軍事指揮為專題的著作,是當代分散指揮理論的奠基之作。作者是當代著名的軍事曆史學傢和軍事理論傢馬丁·範剋裏韋爾德。
作者研究瞭從公元前490年的馬拉鬆會戰到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重點分析瞭近代以來的拿破侖戰爭、德意誌統一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四次中東戰爭和越南戰爭的作戰指揮,從中尋求指揮的本質屬性和指揮方式的演變規律。作者認為,指揮的本質是對確定性的無盡追求,包括敵軍部隊狀態和意圖,天候、地形等影響作戰環境的種種因素,以及己方部隊的狀態和行動。一方麵,戰爭是敵對雙方實力意誌的對抗,不確定性是戰爭的本質屬性,這就構成瞭指揮對確定性追求的邏輯障礙。另一方麵,為瞭獲得確定性,指揮機構需要掌握所有的相關信息,信息越多,處理信息的時間就越長,區分相關與不相關、重要與不重要、可靠與不可靠、真實與虛假信息的難度就越大,這就構成指揮對確定性追求的現實障礙。通過對軍事指揮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認為,處理不確定性有集中與分散兩種基本方式,如果2500多年的曆史經驗能夠提供任何指導,那麼可以說,分散處理不確定性比集中處理不確定性效率更高,這也正是分散指揮的優勢所在。
現代企業管理與軍事指揮有異麯同工之處,因此本書既適閤職業軍人和軍事曆史愛好者閱讀,也會給企業管理者以啓發和教益。
##還是探討如何應對不確定,也就是戰爭迷霧這一亙古長存的問題。基本而言,還是分權的,讓下級部隊發揮主動性的方式更好。這本書比《海戰指揮》探討分析得更深入、豐富,大概是因為曆史上地麵戰爭的指揮組織更復雜,層級、人數更多,信息量更龐大。剋勞塞維茨那句名言“戰爭中得到的情報,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絕大部分是相當不確實的”,在軍事信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相當大程度上仍然是適用的!
評分##這本書作者是以色列知名軍事史傢。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戰爭指揮與信息技術的關係,說的是不要迷信於信息技術,要利用它,而不是被它利用。要建立多條信息渠道“定嚮望遠鏡”,交叉驗證信息準確性,同時充分放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戰場一綫指揮官自行決策。戰爭是復雜...
評分##這本書作者是以色列知名軍事史傢。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戰爭指揮與信息技術的關係,說的是不要迷信於信息技術,要利用它,而不是被它利用。要建立多條信息渠道“定嚮望遠鏡”,交叉驗證信息準確性,同時充分放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戰場一綫指揮官自行決策。戰爭是復雜...
評分##早就聽聞這本原齣版於1985年的論指揮的書十分精彩,終於等到其翻譯齣版,立刻買來拜讀。也是得益於疫情管控,小長假被睏在單位,一口氣讀完。筆記密密麻麻,思緒豁然開闊。真的就如書評,隻需讀這一本就夠瞭。另,此書的序寫得極為精彩,若沒時間細讀,隻看序也足以。隻是,讀書如同交朋友。當然可以從他人那裏得到關於此人的評價,而要瞭解這個人,則要一頁頁翻看,揣摩,纔能明白,何以如此罷。
評分##指揮隻是決定戰爭成敗的諸多要素之一。而不同戰爭之間的差異,戰爭本身所蘊含的巨大不確定性,決定瞭不會存在一個理想化的最優指揮係統,因而也不存在一套衡量指揮係統的明確標準。甚至不存在這麼一套可以被與戰爭機器的其他部分完全割裂的獨立指揮係統(因為不同情況、不同時...
評分##如果要我評價現代最佳軍事作傢,那麼他不是邁剋爾•霍華德,也不是約翰•基根,而隻能是馬丁•萬•剋裏維爾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