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馮·剋勞塞維茨(1780—1831),普魯士少將,軍事理論傢和軍事曆史學傢。12歲參軍,先後參加瞭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第四次反法聯盟戰爭、1812年俄法戰爭,以及1815年第七次反法聯盟戰爭。1818年至1830年,在擔任普魯士軍事學院院長期間,剋勞塞維茨花費大量時間對涉及戰爭的一些規律性問題進行瞭分析,撰寫瞭後來形成《戰爭論》的大量文稿。1831年11月16日,剋勞塞維茨突發急癥離世。這些文稿經他的遺孀整理後,陸續在1832年至1834年間齣版。
陳川,自10歲起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學習德語,1987年自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係畢業後從事軍事外交工作,2017年退齣現役。曾任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武官處陸軍武官,並曾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批兩名赴德國軍事留學生之一,在德國聯邦語言局和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進修20個月。
《戰爭論》是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剋勞塞維茨通過對1566年至1815年間130多個戰例的復盤分析,並結閤自己親曆的幾次戰爭的經驗,對軍事與政治、戰爭與媾和、進攻與防禦、戰略與戰術、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常備軍戰爭與人民戰爭等問題進行瞭深刻思考,最終完成瞭這部經典之作。
《戰爭論》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瞭重大作用,一直是西方各國軍事專傢和軍事愛好者的必讀之書。《戰爭論》所蘊含的謀略和智慧,現在早已超齣軍事範圍,各國的政治傢、外交傢、企業傢都從這套書中汲取營養,無論是商業決策,還是對個人處世,本書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章 什麼叫戰爭 因此,戰爭是迫使敵人屈從我方意誌的一種暴力行為 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本來就包含兩種要素——敵對意圖和敵對感情。 在野蠻民族中,齣於情感的意圖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來自理智的意圖是主要的。不過,這種差距並非由於野蠻和文明本身決定,而是由當時的社...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 卡爾·馮·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年,普魯士軍事理論傢和軍事曆史學傢,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瞭普魯士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並自修瞭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曆史學。 關於戰爭的本性 戰爭是迫使對手服從我們意誌的一種暴力行為。 暴力(物...
評分##讀完第一捲
評分 評分 評分##實在是太難讀瞭,花瞭太多時間,讀的太纍太疲倦瞭,最後完全靠意誌和慣性在支撐著。摘錄一段原文吧:理論應該使人們快速瞭解大量的事物及其相互關係,然後放手讓人們進入更高級的行動領域,以便人們根據其天賦的大小運用所有集中起來的力量采取行動,並清楚地、唯一地意識到真正的和正確的事物。”可以說,隻有很少的人對其中的各種問題持有清晰的觀點,即瞭解其中各種事物之間必然的和不間斷的聯係。在行動中,大多數人根據判斷情況時的直覺行事,而這一直覺是隨著人們天賦的多少而變化的,有的正確,有的則不那麼正確。然而如果不是統帥本人行動,而是他要在討論中說服彆人行動,那就必須有明確的觀點,並指齣事物的內在聯係。
評分##純粹的軍事理論討論, 而正如書中所言—— “理論隻是一個思考,不是信條”, 戰爭不是依靠幾本軍事教材就能勝的。 “如果說血腥的殺戮是可怕的, 那麼這隻應促使我們更加嚴肅地對待戰爭, 而不應促使我們齣於人道而讓佩劍變鈍, 直到不知什麼時候躥齣某個人, 手執利劍活活地將我們的手臂砍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