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對元上都的稱呼。英國著名“湖畔派”詩人柯爾律治在一個夏天夢到馬可·波羅描述的忽必烈的宮殿,於夢醒後寫下抒情詩《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瞭一個象徵華美與富饒的西方著名文學意象。1980年代,還是大學生的英國知名曆史作傢威廉·達爾林普爾(William Dalrymple)齣於從小就有的對仙那度和冒險的憧憬,利用暑假時間,踏上瞭追尋馬可·波羅足跡的仙那度“朝聖之旅”,而這本書就是關於這次巡禮的遊記。
這趟文化之旅從作者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求取馬可·波羅所謂的“長明燈聖油”開始,到他最終把燈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藍旗的忽必烈夏宮遺址的土裏結束,橫跨瞭夏鞦兩季。一路上他不斷探訪《馬可波羅行紀》中提到的地點或風物,經曆瞭一次次文化衝擊與衝突,剋服瞭一道道阻礙他達成目標的難關,因此書中既有對曆史的追憶與憑吊,又有對沿途現實的反思與調侃。
這本書講述瞭一名劍橋大二學生在暑假從耶路撒冷齣發,到達仙那度的旅途見聞。作者旅行的目的是為瞭重走馬可·波羅當年的路綫,所以開篇就充滿儀式感的去瞭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取瞭燈油,這是當年馬可·波羅獻給大汗忽必烈的禮物。中途穿越瞭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中國。作者在前言中多次強調這本書是年少時期寫成,充滿瞭不成熟的言論,但在我看來卻無比的真實,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因為世界本就是如此,無論是主觀的偏見還是客觀的事實,它就一直在那裏。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將各地的風土人情都用20歲青年人的目光去展現,是一本兼具瞭休閑和訪古的遊記。作者的知識儲備似乎是對近東地區較多、遠東地區較少,在有勞拉陪同的前半段較為精彩,讀者仿佛也親自遊曆瞭神秘的東方,而後半段就如同他的行程一樣匆匆忙忙。
評分 評分##強烈推薦!跟隨作者重走馬可之路,翻譯十分到位!中國人可以看懂,且精彩之處哈哈大笑!
評分 評分##充斥著西方殖民視野的優越和膚淺。垃圾。
評分 評分##1986年,還在劍橋三一學院上學的威廉·達爾林普爾。計劃重走一遍馬可波羅走過的路,以耶魯撒冷的起點一路嚮東,直至馬可波羅筆下記錄的仙那度。而這個充滿夢幻色彩的地名,就是曾經元朝的上都,如今的正藍旗。 迴看這本成書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遊記,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氣。三...
評分##一月中下旬 時候,“忽左忽右”放齣瞭一期鄭詩亮同馮潔音的對談,聊瞭很多寫中國的外籍作傢,以及他們的作品。那期節目是我播客收聽史上最忙碌的一期,一邊聽一邊種草,不亦樂乎。 聽罷節目,望著長長的“想讀”清單,我當即決定從威廉·達爾林普爾的這本《在上都》(In Xanadu)...
評分##追尋馬剋·波羅的足跡,從耶路撒冷到中國內濛古的旅行;希望有生之年,能同樣走一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