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亞斯·斯特勞曼(Tobias Straumann)
蘇黎世大學經濟史副教授,瑞士銀行特邀經濟顧問。
他在二十世紀歐洲金融和貨幣曆史領域發錶瞭大量著作,著有《貨幣的固定觀念》和《風險的價值》。
代錶作《1931:債務、危機與希特勒的崛起》被《金融時報》《BBC曆史》《外交事務》《書評》《打開書》等眾多媒體推薦,並被牛津大學圖書館、WEILY在綫圖書館、IDEAS在綫圖書館等收藏。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而德國還要嚮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支付巨額戰爭賠款。1931年夏,德國的金融崩潰成為現代史上最大的經濟災難之一。它引發瞭全球性恐慌,拖垮瞭國際貨幣體係,導緻全球經濟迅速衰退並陷入瞭長期的蕭條。
雖然英法美等國試圖通過“楊格計劃”“鬍佛計劃”減輕德國的還債負擔,但利益糾纏之下的各國心懷鬼胎,兩個計劃均以失敗告終,德國以及世界經濟進一步滑嚮深淵。
希特勒設法成功地從危機中獲利,因為他一直是對賠償製度最直言不諱的批判者。隨著金融體係的崩潰,他對外國債權人和德國政府的沆瀣一氣進行無情地批判和攻擊,這項舉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引起選民的共鳴。希特勒就此通嚮權力之路。
作者托比亞斯·施特勞曼揭露瞭這場緻命危機的根源,展示瞭一個債務陷阱是如何導緻一個歐洲國傢的金融和政治最終迅速崩潰,以及納粹黨和希特勒如何崛起的故事。
##希特勒的成功是因為他善於利用政治抓住民心。
評分##通過對1930-1931年德國經濟上的睏局來揭示希特勒上颱的經濟動因。傳統的精英政治在經濟波動的格局下處理政治問題終究是敵不過新生的洪水般的民族主義與極端主義敘事的
評分##凡爾賽體係的諷刺之處在於,一方麵它沒有足夠地削弱德國,使德國的國力仍然保持對法國的優勢,從而使法國不得不以近乎偏執的堅持嚮德國索取賠償,希望藉此遏製德國;但另一方麵,它又過分地削弱瞭德國,讓德國中産社會承受瞭經濟的重壓,從而為德國失去對資本主義和國際協調的信心,轉身投嚮納粹的懷抱埋下瞭伏筆。
評分##【聽書】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德國的經濟危機,是如何以楊格計劃為導火綫,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最終以希特勒的納粹黨上颱而告終的。重新審視這段曆史,我們就會發現,這場災難如果要找一個最高責任人,那隻能是一戰之後,以《凡爾賽和約》為基礎構建的歐洲政治秩序,以及身為離岸操盤手的美國。
評分##大到國傢,小到個人,一旦有瞭債務,動作難免會變形。債務是個火藥桶~
評分##希特勒的成功是因為他善於利用政治抓住民心。
評分 評分##1. 在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今天,世界經濟體係中任何一個環節齣現的局部問題,如果處置不當,都會升級為影響多國的經濟危機。2. 任何多邊經濟協作方案,都必須在各參與國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達到平衡,不過度損害其中任何一方,纔有希望實現其初衷,並且長存。
評分##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引發的大蕭條雖然嚴重,卻並沒有失控;而且,早在它發生的幾年前,歐洲各國的經濟就已經處在蕭條狀態瞭。所以嚴格說來,美國大蕭條隻是加劇瞭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導火索並不是它。真正讓整個世界落入金融恐慌和經濟衰退,並幫助納粹黨在德國掌權的,是1931年的德國經濟危機。一戰債務與賠款問題的持續發酵,因缺乏互信導緻的國際協調失敗,以及當時德國政府一係列錯誤的經濟政策,三者一起引爆瞭這場經濟危機,從而動搖瞭德國當時脆弱的議會民主製,摧毀瞭德國民眾的信心,給希特勒登上權力舞颱提供瞭機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