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虹,男,1957年生於杭州。自1977年起先後考入南京醫學院醫學係、南開大學社會學係和南京大學曆史學係,並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本選題全稱《重建中國社會學:40位社會學傢口述實錄(1979—2019)》,旨在通過訪談自中國社會學恢復與重建以來成長起來的40位華人社會學傢——例如蘇國勛、周曉虹、邊燕傑、趙鼎新、周雪光、林南、謝宇、葉啓正等人,探索中國社會學40年來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嚮、對中國社會變遷及改革開放的認識等。在中國社會學恢復與重建40周年之際,本選題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及整個社會科學快速發展、整體提高的最好證實,將對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年輕一代的社會學的想象力和學術水平的提升、大眾對社會學的理解産生重要的影響。
##非常難得的資料。不光是社會學學科中的學術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立體展現。比看紀實性文學更有意義。其中的很多故事似曾相識。有對自己曾經無知的羞愧。也看到很多值得藉鑒的優秀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或許從這本書開始,個人的新紀元開啓
評分 評分##說實話,目前國內社會科學,隻有社會學基本做到瞭本土化的方法論自覺,其他的要麼還是西方化的理論占主導,要麼基本就是本土化的口號下的鬍咧咧。
評分 評分##知名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中國研究學者周曉虹老師領銜的學術團隊為參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學學科重建的40位社會學學者整理的口述訪談實錄。除瞭孫立平、鄭也夫、郭於華等少數學者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進行訪談外,這套兩捲本大書基本涵蓋瞭當今中國社會學界最為知名和活躍的一批資深學人。就口述訪談的提綱設計與問題意識而言,剛好跟主編的三大研究方嚮相對應,即社會學視角的中國社會學的學科重建曆程、西方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引進與傳播、本土化的社會學研究的演化發展曆程,社會心理學視角的學者的學術研究生涯、學人心路曆程與個人人生軌跡,中國研究視角的一代社會學人的人生史、學術史與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時代演進變遷史之間的緊密互動關係。這些口述實錄組閤在一起,是瞭解、學習和研究中國社會學史和當代中國史的必備參考文獻。
評分##最大的感慨在於人生其實是由一些平平凡凡的際遇構成的,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而自己能決定的很少。而持續的閱讀和不斷的思考纔能以不便應萬變,跟上其他的變化。
評分 評分 評分##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國已經走過瞭百年曆史。上世紀50年代高校院係調整後,社會學教學與研究中斷。《重建中國社會學》以口述史的方式呈現中國社會學的重建之路,這40位講述者多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學習社會學的研究者,其中不少人成為瞭現今的學科骨乾,他們都是中國社會學重建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無論是研究社會學的學科史,還是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個人史,《重建中國社會學》都是一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文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