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20世紀中期知名美國曆史學傢、公共知識分子,少數最早注意到美國文化中的反智現象的學者之一。1956年憑藉《改革年代》獲普利策曆史作品奬,1964年憑藉《美國的反智主義》獲普利策奬非虛構作品奬。
《美國的反智主義》集思想史、社會史、政治史於一身,是一部關於美國知識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經典著作。它齣版於1963年,然而,幾十年後乃至21世紀以來的美國社會——對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業文化消費主義、教育的實用導嚮、對人文價值的輕視……層齣不窮的民粹主義與暴力事件,說明反智主義的強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義仍根深蒂固地存在著,由此,作者的叩問再次迴響:
“智識”該如何在人類文明中發展?
知識分子能夠在社會上、政治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反智主義”這個問題,通常被認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國的反智主義》中被定義的。這本書的寫作靈感來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識生活,不過其曆史敘述的起點要更早,終點落在瞭美國從麥卡锡主義製造的紅色恐慌中恢復的時期。
作者將反智主義觀點當成一條主綫,以此來檢視美國社會與文化中多個不那麼令人欣賞的層麵。從美國的建國曆程、宗教傳統、政治體製、商業精神、學校教育,從紳士的沒落、知識分子的疏離與服從等角度,對美國的反智主義根源進行瞭係統且富有曆史深度的耙梳。
在作者看來,1952年的大選淋灕盡緻地反映齣瞭智識與庸俗的對立。美國知識分子和人民之間的巨大且有害的差距,經由媒體廣而告之。民主黨20年統治結束後,知識分子在社會上衰落,而商人的影響力上升。現在,知識分子成瞭美國社會所有不愉快或不道德之事的共同替罪羊,而私營企業主被認為有能力麵對任何睏難。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動、極右的思維,認為反智是個思想、情緒和態度的復閤體,是“一種對精神生命和被認為代錶瞭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懷疑;一種不斷貶低生命價值的取嚮”。
反智主義這個詞在近些年的社會背景下似乎變得尤其相關,這本 1963 年的書今年一下子齣版瞭四五個不同的中文翻譯版,看起來翻譯界也是捲得壓力山大啊。書的內容和我想象中有點不一樣,雖然標題看起來像批判,但是其實作者說美國文化雖然充滿反智,但是(很多時候)反智並不是主...
評分 評分##撰文:蘇珊·賈可比 翻譯:陶小路 首發《東方曆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美國失去理性時代] 每個曆史學傢都夢想能夠創作齣一部可以流傳下來,且在未來數十年,甚或幾個世紀為人們理解問題提供基礎的作品。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這個翻譯實在一般。美國的反智主義歸根結底是因為它福音派宗教、實用主義的建國理想、商業傳奇對理想人格的描繪、教育的基礎決定的。所謂的反智主義不是哲學上的反理性主義,不是一種思潮,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方式。“書生百無一用。”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