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手鹰彦,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艺术治疗教育实践者。1989年开始在欧洲从事演员、导演活动,同时,在本书描述的德国北部治疗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等地,参与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的艺术与言语治疗。
1993年回日本,创立艺术与言语治疗研究所“蓝山”。1996年创办母子教室“木梨树”,开始以残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1997年开设“夜间学舍”,培养艺术治疗工作者。2000年开始“教育的有机治疗”项目。2012年创建“花之家”基金会,无偿为发展失常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帮助。2014年开始在中国访问,逐步在中国开展“言说(言语造型)、戏剧艺术及治疗教育”的项目,在中国被称为TAKA(塔卡)老师。
唤醒、 滋养、 疗愈, 一个日本治疗教育者的艺术教育实录, 艺术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
遇见TAKA老师, 激发孩子被遮蔽的智慧。艺术治疗,是治疗,也是教育。它不改变特别的种子 ,它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依从自己的独特结出果实。
本书是日本艺术治疗教育专家川手鹰彦在德国北 部一家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从事艺术治疗教育的实录,记录了川手如何采用童谣、儿歌、童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打开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封闭的内心,激活他们身体里被隐藏的智慧
##感觉有点奇怪。本来治疗师的第一手资料应该很具有启发性,但我感觉很零散,缺乏细节和分析。在作者的个人经历中,没有看到任何相关教育的背景,这可能是作者的治疗记录不系统、也不深入的原因。有些说法非常奇怪比如因为看电视吃零食,觉得“血液被污染”,直接对接受治疗的孩子说父母并不爱他们。用肢体暴力进行“以毒攻毒”的治疗。还描述了其中一个孩子灵魂附在他身体上的体验,以及看到隐藏在孩子身体里的完美人格。我觉得有些治疗手段有点像控制。
评分##艺术治疗教育法,以书信等方式记录,因此讲得比较零碎,但细节却颇有启发性,比如给这些孩子毛绒玩具会阻碍更高尚的人性面的唤起,孩子反写字母是为了让流通而非阻塞……其实所谓的正常大人也需要被艺术疗愈,波拉尼奥诚不我欺,“最终诗人像孩子和诗人的孩子”。
评分 评分 评分首先要表示对原著作者、译者及出版社的感谢。能将这么“边缘题材”的作品记录和呈现,功德无量。 过年期间,看了青年导演蒋能杰的新纪录片《一切都会好的》,其中的福利机构就有点类似于本书中所反复提及的阿里尔德之家。不同的是阿家的社会机构属性和陪护教育方式更加专业和人性化。 我专门查了查,通过有限的统计调查数据:我国的学前、学龄残疾和特殊教育毛入学率及相关机构严重滞后和不足。出自《残疾人研究》 另外一方面,本书中提及的“不良少年”问题在我国也将会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文化教育没有及时匹配而日渐凸显。 所以本书,单就立意来说,就值得阅读和思考。其他诸如语言教学,艺术教学等方法论也颇具引荐作用。
评分 评分##特殊教育真的很重要。作者把自己在德国治疗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的工作手记整理成书,有经验,有思考,很棒!文字也挺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领域的内容。
评分##第一次读川手鹰彦的书,感觉不像一个日本作家的语言风格,各种优美的词语列举欧美名家经典信手拈来,感觉在读一位高素养的欧美学者的小说一样。这本书第一次读主要讲述了作者去欧洲,德国北部一个教育治疗机构遇见的各种各样的大脑缺陷的儿童的故事,然后作者在每个小孩的症状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以及他们对应的办法以及小孩所思所想的日记。治疗一群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们是看上去很容易,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然后作者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心思和行为,把自己的努力和反思在了这篇这本书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和治疗先天残疾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宏伟,而且不能出差的一个庞大的工程。作者这种细致入微观察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敬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