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拍摄的记录片《金丝野牦牛》在2017中国上海国际绿色电影节上,在全球37个国家参选的170部影片的角逐中斩获“最佳物种奖”。同年,该纪录片在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播出。
他常驻中国西藏二十年,用了二十年不间断一直在西藏行走拍摄。
本书以作者20年的西藏游历为基础,在多年摄制、拍摄西藏纪录片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摄制组多次走遍了西藏74个县,拍摄了典型景观和人物口述实录,以及舞蹈、原生态音乐等。
本书是讲述他走遍西藏7个地级行政区,在各个县、乡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记录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事件。作者试图向这个世界解读西藏。
作者将本书按照西藏的春、夏、秋、冬分为四个部分,每篇开端以坛城的制作过程作为穿插,用真诚的文字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记录了西藏的全貌。
##作者是理塘人,自身对藏族文化有情怀,在那里深入生活游历了二十年,走遍西藏的各个角落,对西藏知之甚深,难行驶的道路,牧民的性格习俗,气候变化野外生存等等都能应对专业,尤其是摄影技术,拍摄出来的作品相当大片,可惜书里的插图不是很讲究顺序,如果能和文字紧密关联下...
评分典型的《中国国家地理》文风——“摄影师创作手记”。图片是美的,但文字就非常一般,除了流水账一样的去了哪见了什么之外,就是很精确的个体——某个路遇的藏族阿妈,小喇嘛等等,没有获得新的知识,只是主观的(近乎自我陶醉的)感受。写沙画坛城,写成了抒情,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根本不懂。这也是我停止订阅《中国国家地理》的原因,摄影师写作很没有深度。
评分 评分##四星给照片,文字扣掉两星。与瑰丽的照片相比,行文的字迹宛若是一个新人在写着日记,流水账一样的记录着。办个摄影展吧,去掉这些文字;找个作家述说这些故事吧,能让这个作家留下芬芳的故事,就不要自己记这些流水账了。
评分##19年十一的时候,我在拉萨准备去珠峰,一个人漫无目的随便溜达,八廓街阳光很暖和时间过得很慢,那会儿心底一片平静,脚踏实地的平静。20年十一没有出门,所有的精力每日消耗在电影和书籍中,看似岁月安好心里却飘忽不定仿佛一直被抛在半空中,看着这些照片,更是空虚的厉害。该出去走走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