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剋爾·波德羅(Michael Podro,1931—2008),英國藝術史傢,英國國傢藝術院院士,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的董事會成員。曾先後就讀於劍橋大學的耶穌學院和倫敦斯萊德藝術學院。1961至1967年擔任坎伯威爾藝術學院的藝術史負責人。1967至1969年擔任瓦爾堡研究院講師。1973年起擔任埃塞剋斯大學藝術史與理論係的教授。主要著作有《感知的多重性:從康德到希爾德勃蘭特的藝術理論》《批評的藝術史傢》和《描寫》等。
《批評的藝術史傢》是英國藝術史傢邁剋爾·波德羅撰寫的一部關於德語藝術史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旨在考察視覺藝術文獻中的一個核心傳統,大緻涵蓋1827至1927年這段時間裏,以歌德、康德、席勒作為開端,從黑格爾、施納澤、魯莫爾、桑佩爾,發展到李格爾、沃爾夫林、施普林格、瓦爾堡以及潘諾夫斯基的藝術史寫作。
本書堪稱這些重要藝術史傢的一個個精彩“學案”。作者研究分析這些藝術史傢的思想,不隻是對於近一個世紀德語藝術史學發展的爬梳剔抉和條分縷析,更是讓我們理解一個事實:藝術觀念本身也是曆史事實,即所有的藝術史文獻不僅僅是關於藝術的曆史文獻,其本身就是在書寫曆史,是藝術史的重要部分。
##如果按照英美藝術批評的路綫來理解波德羅的話外音,也就不難領會此書名中的批評之意。藝術史傢從往昔的視覺藝術中尋找解放心靈的途徑,而這必須訴諸言語的錶達。藉助文字,圖畫特徵得以被揭露或掩蓋,最終塑造齣相對兩極性的立場,或者說,這些態度本身就含有語言學意義上的相對性。這在巴剋桑德爾《意圖的模式》引言中便已被指明,即無論是要針對畫作作齣說明還是要藉其拯救人類心靈的敏感度,我們所做齣的闡釋本身已然成為瞭組構史學的一個有機成分,代錶某種當下的賞鑒思維。而藝術史傢通過對當下藝術的反思和批評,重新發現瞭解往昔藝術的重要性,慢慢由批評傢的身份轉換到史學傢角色,這個過程必不可少也非常必要。
評分##我們依據自己在感受一組藝術作品時所形成的各種期望與設想去考察另一組作品。藝術觀念的本質之處,也就是它構建我們往昔經驗之倉庫的方式,是指在此變動中如何發展起來的調適性。延伸我們的藝術觀念以檢驗新作品的方案,或根據互相參照來修正我們對作品理解的這一方案,能夠與其他種類的曆史研究區分開來。我們的藝術觀念,其本身就暗示瞭我們應尋找的相關之物,正是藝術觀念決定瞭我們應把一幅畫視為對各種傳統慣例的吸收。也正因為有瞭某種藝術觀念,我們纔試圖根據作品由之産生的條件和意圖來看待作品。藝術的觀念本身就是一個曆史事實。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對德國藝術史研究黃金百年的批判式研究,盡顯德國人糾結於概念與模式,以建構思辨體係為主,風格主義占優的特色。全書主題不是特彆明顯,因此比較晦澀難讀(寫德國藝術史研究的書原文就全是這樣,並非翻譯問題)。雖然作者傾嚮於藝術史傢是在心靈和物質現象之間走鋼絲,但德國學者們對心靈的體係化闡釋總是無法說服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