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1904-1973)
1904年出生于智利帕拉尔。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著有《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漫歌》《大地上的居所》等数十部诗集,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争斗。
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自传
★全新修订版 新增8万字 + 10张珍贵手稿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 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加西亚·马尔克斯
★访问中国时,得知自己中文译名中的“聶”由三只耳朵组成,他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
聂鲁达,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踏遍世界,历尽沧桑却始终拥有童心。他真诚而自然地把一个个生活片段,缓缓地铺陈拼合成丰富多彩的一生,映照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是诗人的生活。
● 我要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就只是人,除此没有其他头衔;人们不会为一条戒律、一句话、一个标签而苦恼。
● 我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许多玩具,没有这些玩具我就没法活。不玩的孩子不是孩子;不玩的大人则永远失去了活在他心中的孩子,而那却是他十分需要的。我也像造玩具那样建造我的房子,并且在这所房子里从早玩到晚。
● 我希望,我死后能埋葬在一个名字里,埋葬在某个精心挑选的名字里,这样它的音节便能在我海边的骨骼上方歌唱。
● 我见过不同的海洋,遇见过无数的人。我改变过许多回。每当我试图回忆,我的诗歌就开始层层堆叠,重新组合,就像书页被弄湿时那样。
##读完了有孚老师寄来的这本书,2021年收到的开年礼物!何怀宏老师在《文学与伦理》中讲到“诗歌、文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天才。”聂鲁达就是这样的天才,“凡是他触摸的事物都会变成诗歌”,纵贯三种气候的智利在安第斯山脉的西侧绵延展开,地形驳杂繁密、砂石林立,地震的侵袭、...
评分##光看文本的话,其实翻得很好,文笔优美动人,有诗歌的浪漫与想象,嘲笑与不甘。但有的地方阅读感略显怪异,尤其是一笔带过的两性情感几乎就是在半推半搡中将流连万千的性生活等同于青春澎湃的爱情,再加之书名里历经沧桑的字眼,难免觉得哗众取宠了些。可谓之丰满的一生,当字里行间确实离沧桑远了些。如果不涉人事,对自然万物的描述都非常的精巧,这不仅是得益于聂鲁达本身的功力,也显现了译者本身的笔力。
评分 评分 评分##“但愿生命,还有世间的快乐和痛苦,每天都能推倒房门,进驻我们的房子。生活由死去的夜晚与将生的黎明的神秘物质构成。但愿你们在找到答案的时候,都能发现新的疑问。” 但愿诗歌永存。
评分##“但愿生命,还有世间的快乐和痛苦,每天都能推倒房门,进驻我们的房子。生活由死去的夜晚与将生的黎明的神秘物质构成。但愿你们在找到答案的时候,都能发现新的疑问。” 但愿诗歌永存。
评分 评分 评分1 特木科——铁匠的女儿——“极其温柔” 2 埃尔南德斯的打谷场——农妇——“劳动的大手”“眼睑柔软得像虞美人花瓣”“长着山间苔藓似的阴部” 3 圣地亚哥——洗衣房寡妇——“奔马痨女神”“像是裹在哀伤外壳中的雪果子” 4 巴黎——夜总会姑娘——“从她身体深处涌现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