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孫周興,現任同濟大學哲學係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學報》主編等。主編《海德格爾選集》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好書。
《什麼叫思想?》是馬丁•海德格爾1951-1952年間所做的兩個講座。第一個講座展開為對作為西方形而上學之“完成”的尼采之基本立場的爭辯。第二個講座包含著一種與巴門尼德的存在曆史性的對話。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兩個講座包含一種根本的關於“什麼叫思想?”的存在曆史性的沉思,取該問題預先確定的雙重統一的定嚮。它們追問思想意味著什麼,但它們同時也追問思想曆史性地把什麼任務交給人。
##需用:讓呈放又留心:存在者存在
評分##海自己意義上的“不閤時宜的沉思”。一頭,巴門尼德之箴言“需用既讓呈放又留心:存在者存在。”規定瞭西方形而上學之本質性的開端,一種偉大的質樸性尚未被狹窄化。另一頭,尼采之求意誌的意誌作為對柏拉圖主義的剋服,“相同者的永恒輪迴”成為形而上學最高的勝利;而現代技術之求製作和成效的意誌已席捲思想。純粹的謝恩,即接受最可思慮者贈予的禮物(思),質樸地去思想,就是順從人之為人的本質。“科學並不思。”似乎是海望著技術籠罩的現代社會下作齣的反思性“呼叫”,這是尼采“根本不關心哲學,根本不從哲學中渴望任何東西,隻要可能就讓哲學作為某種無所謂的東西自生自滅,這對現代國傢來說更有用。”(《不閤時宜的沉思》•作為教育者的叔本華)的遙遠迴聲。在場者之在場逐漸成為對象之對象性(康德)、成為技術之錶象、置造本質的來源。
評分 評分##海德格爾在著名的《明鏡》訪談中(1966年9月23日),海德格爾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 思想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自己在自身中行動,這種行動是處於與世界命運的對話中。在我看來,從形而上學産生齣來的與實踐的區彆和二者之間的轉化的想法阻塞著洞察我所理解的思想的道路。也許我可...
評分 評分 評分##讓存在者呈現,用言語置放,思想者將留心這種呈現,讓存在者存在,而非概念式的把握
評分 評分##海德格爾自言最少被人閱讀的著作,正是時代標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