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鹏,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副教授。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国族主义和女权兴起确乎是老生常谈了,读至这部分不断回想起从前读《缠足》和《母乳与牛奶》的时候,也就格外体会所谓的文明与科学混合之后,如何成为主导社会的男子重新建立男女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的工具。 百年过去,所谓的男性女权主义者与反女权主义者似乎没什么改变,依然借妇女言政治,却始终回避或憎恨或嗤之以鼻男女间关系的重构。 然始终是“权非予也,而自争也”,吾辈须明。
评分##第一次看妇女解放史研究,看完有产生了一对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是唏嘘:我们的妇女解放由于在救国救民的背景下发生,对女性的定位以“差别”为根基,视女性为与男性不同、多数情况是劣于男性的生物存在。而将生物性内化与女性的类别定义,又将女性生育视为其义务强加于女性之上。与西方妇女解放旨在打通公私领域不同,我们的妇女解放却是基于儒家秩序,强调女性的社会性和人伦层面义务。另一方面的惊讶于百余年前我国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许多女性,都提出了在现在看来都略显“前卫”的女权意识。可见我们这个世纪在围绕女性解放的讨论上,进步着实缓慢。
评分 评分 评分##进步-落后,西方-东方话语拉扯中生长的清末女性主义史,最初中国的女权主义是国族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女权主义思想萌芽源自维新人士引入的西方标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标准进入中国后进行了取舍和扭曲(或者说本土化的过程),也并没有以女性角度进行思考,直到无政府主义思潮下对国族话语反抗&反思。女性终究还得走自己的路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近代中国女权在国族主义框架下发展的追根溯源,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20世纪初的男性会支持女权运动以及他们主导的女权运动的本质。何殷震和她的女权思想值得关注。 近代中国的女权论述从其滥觞就在国族主义框架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规导了中国百年的女权论述及其实践,所以,近代妇女史一直关注女权与国族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民族国家视为理所当然的起点,在国族框架内探究中国女权思想和实践的特色,不仅未探究女权与国族之所以勾连的历史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