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2013年3月15日因急性白血病在北京猝然去世。著作还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合著,2008)、《无声无光集》(2013)、《帝国的流亡: 南明诗歌与战乱》(2014)、《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2014)、《张晖晚清民国词学研究》(2014);整理作品有《施淑仪集》(2011)、《忍寒诗词歌词集》(2012)、《陈乃文诗文集》(2014);编著有《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2006)、《忍寒庐学记:龙榆生的生平和学术》(2014)、《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2015)、《龙榆生全集》(2015)。
本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全书是对“诗史”一词的历时梳理,走的完全是文献学的路子,搜罗很扎实,但我始终对一事持怀疑态度:正如作者所引严志雄的译本,钱谦益的“诗史”可以理解为Poet-historian或Poetry-history两种完全不同的内涵,在缺乏逻辑论证的古代(乃至近代)中国,我们难道仅仅通过一些玄而又玄的“诗话”或者日记中的只言片语就可以总结出一个人对一个概念的定义吗?李慈铭恐怕也很难认同他对“诗史”的定义就是“记载‘忠孝节义之事’的诗歌”。
评分 评分##整本书中随处可见作者搜集与梳理史料的功夫,但要从中发掘出这些史料的意义和价值,功力还有所欠缺。
评分##论文写作所需,文献非常扎实,作者底子厚,但在写法上比起同类型著作有点中规中矩了
评分 评分 评分##意外地过度克制的写法
评分##非常精彩,问题意识卓绝,史料解读独具慧心。惜乎斯人长逝,千古文章未尽才!
评分##意外地过度克制的写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