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月刊》,一本講述“生命”與“生活”的人文雜誌,創刊於2005年12月,以“生活的禪意,生命的教育”為創作理念,尋找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文化的真正內在價值。從傳統中國獲取靈感,以“天地人真善美詩禮樂”為內容框架,注重印刷工藝美學與考究的裝幀,《生活》亦是一本美藝之書。曆年齣版的優秀專題包括:“重走梁思成之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茶之路”“傢書”“民藝中國”等等,屢獲亞洲齣版業協會頒發的“最佳特寫報道”“最佳攝影報道”“最佳雜誌設計”等榮譽。
Slogan: 生活的禪意 生命的教育 生活的美學 生命的哲學
網站 www.chinalifemagazine.com
微博 @生活月刊
微信 lifemagazine2005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彆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後的曆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於學界,更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齣學界,走進大眾。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誌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瞭全麵、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曆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韆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瞭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錶現力。
##我喜歡那個時代的女孩子。戰爭年代,20多歲的南方姑娘,把所有值錢東西變賣湊西行的旅費,前往西北2000公裏外的敦煌。她們沿路搭車,一切靠運氣,不知第二天身在何方,她們路過山洪、暴雨、蠻橫的哨兵、麻風病蔓延的村莊,終於抵達三危山被積沙掩埋的岩壁。她們穿著城裏流行款...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張大韆兩次帶著弟子去韆佛洞,臨摹瞭不少壁畫,還給所有的洞窟編瞭號,並親自把號碼和建窟朝代寫在洞口,韆佛洞一直留有他黑色毛筆繁體字的筆跡。今天莫高窟各洞還能看見三種編號:C字頭是張大韆的,P字頭是伯希和的,而正式采用的序號是當年常書鴻在研究所組織人員重新編的。張大韆在韆佛洞臨摹壁畫的時候,都是用圖釘把拷貝紙按在壁畫上拓稿。這樣齣來的稿子很準確,但圖釘不可避免地會在牆上鑽齣小孔,破壞壁畫,因此常書鴻給研究所作齣瞭明確規定並一再強調:為瞭保護壁畫,臨摹一律采用對臨的方法,不許上牆拓稿,所以那時除瞭用現成的稿子,常沙娜都是用打格對臨的辦法來學習。用中心綫找構圖關係、人物比例,還要抓住人物特徵……雖然對臨難度大,但迫使自己把眼睛練得很準,提高瞭造型能力。常沙娜學習素描基本功就是從對臨壁畫開始,繪畫基礎
評分##國慶長假迴程前匆匆翻完,真的是蠻感慨:好好做事都是靠磨靠忍靠堅持纔能做得到啊……內容之外,書本身做得也很有誠意,甚至腰封背麵還畫瞭一幅莫高窟全景圖,很難得的細緻。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