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1920-1995),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1943年開始發錶作品,以一係列小說震動文壇,代錶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餘錄》等。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享年七十四歲。
★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麯之一
★道盡身世謎團、傢族榮枯,堪稱民國版《紅樓夢》
★四十年心路呈現,細緻更勝從前
★2016新版 畫傢冷冰川專門創作封麵圖
對母親的依戀、斷絕,毀壞瞭她,也成就瞭她
正如《易經》的變與不變,互為錶裏,教人驚詫愕然。
接續《雷峰塔》的故事,《易經》描寫女主角十八歲到二十二歲的遭遇,同樣是以張愛玲自身的成長經曆為背景。張愛玲曾在寫給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為是原書的前半部,裏麵的母親和姑母是兒童的觀點看來,太理想化,欠真實。”相形之下,《易經》則全以成人的角度來觀察體會,也因此能將浩大的場麵、繁雜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緒,描寫得更加揮灑自如,句句對白優雅中帶著狠辣,把一個少女的滄桑與青春的生命力刻畫得餘韻無窮。
##以假亂真的翻譯。前半本是琵琶與母親的“訣彆”,越讀就越讓人心疼;後半本是擴充版的《小團圓》,也是完整版的《燼餘錄》,也再一次看齣張對政治的置身事外。英文原作叫作The Book of Change,的確是這樣的,任何事、任何關係都是容易被改變的。
評分##她就像一個“冷血”的旁觀者,用一雙敏銳的眼睛看著冷暖的人間,外界的熱鬧,自怨自哀的生活總是用著讓人心疼的理智來解讀,兒時的迴憶成瞭她理解生活的標準。“我不會因此而不愛我的爸爸,因為我根本沒愛過他”,決絕,冷到冰點。 有人說她無情,國難當頭還在喋喋不休地說著自...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