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庵上坊》(合著)。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视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彻底完结,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由此留下众多的墓葬艺术,构筑起纷繁的地下世界。它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绵延至今,又不断变迁。本书以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众多墓葬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试图揭开那些逝去的面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
##非常好的书!也很好读,很久没有在书店一站到底一读到底了。。。近四个小时啊,读完还买了回来。书的定价很公道。
评分##足足讀了半個月的書。準確來說是第一次接觸純粹講墓葬藝術的書籍,因此初讀的體會很微妙。整體來說全書并不十分系統,視角與研究方法均呈現一種階段性。但越讀下去明白這是一種探索。全書研究墓葬藝術并沒有停留於圖像、文字等表層比較,而是側重從現實與理想的深層思想層面分析漢唐墓葬中封閉與敞開的空間設計的根源。去切入作為“視死如生”觀念存在的理想的另一個世界,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墓葬藝術是怎樣調和這兩者間的矛盾。研究方法與許多小點很值得重視。而窺窗與半啟門的段落更是非常有趣。
评分##郑岩教授的《庵上坊》,在方法上,体现出将艺术史整合到文化史整体视域之中的旨趣。 在这本书里,作者继续运用历史、考古、文化研究等多学科方法,探讨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主要是墓葬艺术。 和巫鸿有一个共同的研究诉求,就是通过对艺术品各个特征中令人疑惑的“谜团”的揭...
评分##非常好的书!也很好读,很久没有在书店一站到底一读到底了。。。近四个小时啊,读完还买了回来。书的定价很公道。
评分##重读此书,觉得自己之前的短评太浅薄。作者旁征博引,观点新颖,能够于无声处听有声,不失为一本好书,此前的评价太偏僻,深感歉意。
评分##着重于史。。。。
评分##汉唐墓葬的现世关怀,厚葬对身后的关怀同样是现世的追求!“滇河”与“天河”的音转,颇为讨巧。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