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79岁高龄时撰写的其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原文是用英文写作的。该书堪称对殷墟10年考古史的全面总结,更是作者对中国甲骨文考古史的全面回顾。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详细介绍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对殷墟的挖掘和研究,并据此阐述了自己对中国上古史和古史传说的一些深层思考。
##应该是个乡土中国式的经典读物,碍于学养浅薄,没体会到妙处,待后日再读。
评分##名著吧。“本书是作者在79岁高龄时撰写的其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原文是用英文写作的。该书堪称对殷墟10年考古史的全面总结,更是作者对中国甲骨文考古史的全面回顾。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详细介绍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对殷墟的挖掘和研究,并据此阐述了自己对中国上古史和古史传说的一些深层思考。”
评分##由《南渡北归》,重新认识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也重新发现了-安阳。 安阳,距离我家开车45公里,是母亲的老家,小时候我曾去过多次,记忆中有袁坟、三角湖公园,长大后也听说过殷墟但从未去过,又过了一些年,看到顾长卫拍摄《孔雀》,对安阳平增一分美好印象。但是,直到最...
评分 评分 评分##对甲骨文的发现、安阳的发掘、中国最早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做了完整的记录,语言特别流畅,一点也没有晦涩的感觉,又能感觉到作者对这份工作付出一生的热爱。一直好奇为什么叫历史语言研究所,可能恰好是作者说的最早研究安阳、研究甲骨文是为了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而研究文字可能也受清朝金石学研究发达的影响)。
评分来源:《中华读书报》 今人阅读李济撰写的这本《安阳》兴味依然,我想必有深层原因。其中一点恐怕就是李济本人的传奇一生以及与安阳的难分难解缘分。安阳殷墟的“考古科普”从此将再难寻觅如此身份的大腕作者。考古研究所的陈星灿副所长说过:“也许今天在具体观点上李济已不能...
评分##除去考古,我更感兴趣的是二十世纪初留学西方的学者本着一种学术变革的心,带着田野调查的方法回到中国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学术到底是怎么认识的。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