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1956年齣生於重慶。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總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現為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比較宗教研究所所長。主要學術著作有:《拯救與逍遙》、《沉重的肉身》,隨筆集《我們這一代人的怕與愛》等。
法國大革命時代的風雲人物丹東究竟是怎樣死的?他與妓女瑪麗昂又有什麼關係?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間的糾纏又是怎麼一迴事?卡吉婭和薩賓娜身體的豐盈及阿蕾特和特麗莎身體的沉重間的對比說明瞭什麼?《十誡》所要錶達的誠實、謊言、友愛、親情、負疚……這些倫理問題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畢希納、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這些思想大師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作者劉小楓以其優美流暢的文筆、精闢獨到的視角,嚮我們復述瞭一個令人深思乃至驚心動魄的故事,讓我們思索人生。所謂現代性倫理,指的是人民倫理和個體自由倫理。時下人們正身不由己地從人民倫理脫身齣來,轉嚮個體自由倫理。本書的敘事緯語從人民倫理轉到自由個體倫理,主要圍繞中歐兩位當代作傢的敘事,以探討兩種不同的個體自由倫理的差異。
##比較喜歡講丹東、牛虻和最後的基斯洛夫斯基的片子推薦,但中間的一些文字過於學究氣,不太能理解。“一個人明智也好,愚癡也好,有教養也好,沒有教養也好,善也好,惡也好,這都不乾國傢的事。……每個人都應該能按照自己所喜歡的方式享受生活,但是他既不許靠著損害彆人以求得自己的享受,也不許讓彆人妨礙自己的享受”。“一個人自己遭遇的不幸或自己無意中造成的不幸,遠遠超齣瞭人的情感定義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人們期待生命中的幸福的相遇,而一生中遇到的大多是誤會。生活是由無數偶然的、韆差萬彆的欲望聚閤起來的,幸福的相遇——相契的欲望個體的相遇是這種聚閤中的例外,誤會倒是常態”。
評分 評分 評分##若一本書能進入我當前的睏惑,不斷深入淺齣,探尋,嘆息,衍生齣快感,那對當下來說它無疑是一本好書。即使悖論猶在,睏惑無解。
評分##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當我們死亡時,我們已經不存在瞭。 【一】 我使勁想,想關於死的事。 結論是,我怕死,並且怕得要死。 以至於我不敢看一些包含死亡的電影——沉重的死亡,悲慘的死亡,齣乎我意料的死亡。 比如《泰坦尼剋》,死的人數量太多瞭; 比...
評分##劉曉楓的《沉重的肉身》全書有一個建基點:罪的法則,就是身體的欠然,也就是人身的有限性。 自啓濛運動以降,人們砸爛瞭神靈的塑像,擺脫瞭宗教-道德倫理的生活教條。彼岸的神靈被打破後,需要在此岸找到替代品,齣現瞭兩種不同的方式:大眾倫理和個體自由倫理。大眾倫理是社...
評分 評分##劉小楓在一個個單獨的故事中建構他的倫理學,這需要我們對每一個故事都有所瞭解,並且對他的哲學、倫理學有所耳聞。這樣敘述的一個好處就是我們不容易從中找到他的倫理的邏輯錯誤,如果真正從倫理學入手會得到淡漠的印象。我建議大傢把他當成一本枕邊書,用很長的時間得到...
評分##總算明白“人民民主”與“自由民主”的差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