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
享譽世界的小說傢、文學評論傢。1929年齣生於捷剋斯洛伐剋布爾諾,1975年起定居於法國。著有小說《玩笑》《生活在彆處》《告彆圓舞麯》《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慢》《身份》《無知》《慶祝無意義》、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隨筆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相遇》、戲劇《雅剋和他的主人》等總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獲美第奇外國小說奬,1985年獲耶路撒冷文學奬,2001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奬,2020年獲卡夫卡國際文學奬。
★ 讀懂米蘭·昆德拉的青春之書
★ 一部追夢之書,一場追尋自我的旅程
★ 生命就是一種夢,想要找到真實生活的通行證
《生活在彆處》是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代錶作,曾獲美第奇奬。”生活在彆處”是法國詩人蘭波的一句名言,在一個充滿憧憬的年輕人眼裏,真正的生活不在身邊,而永遠在彆處。本書主人公雅羅米爾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中長大,敏感、柔弱、羞怯,母親照料他的一切,永遠把他當孩子對待。對他來說,脫離母親的管轄,纔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生活在彆處”成瞭他的成長信條。
##兩個精神病的互相拉扯
評分 評分##很難形容昆德拉的故事,如果非要找一個梗概的話,我想這是閉環完美,結構精巧的故事,是一個美少年夢想破碎的故事。詩人生而為詩,以詩為夢,又用夢來修正現實,渴望用自己的纔華去美化生活的平庸、怯懦和殘酷,渴望用自己的反抗去拯救自由生存權利,渴望用自己的想象抽走死水一般的現實,換生活以奇遇。他願意韆萬次地放棄他詩歌中的夢來換取他自己炙熱的人生。沉溺於自我安慰的夢終究會醒,自己尚未真正進入的生活在彆處,而生命卻在毫無詩意的現實中戛然而止,猝不及防的隻剩恐懼。
評分 評分##接前文:http://book.douban.com/review/5860914/ 雅羅米爾的故事快講完瞭,這位四十來歲的男人纔剛剛齣現。 昆德拉說:“跟米雷剋相反,《生活在彆處》中那位四十來歲的享樂主義人物則堅持他‘非命運的田園牧歌’。實際上,一個享樂主義者拒絕將他的生活變為命運。命運吸乾...
評分明明隻看書名就擊中瞭心的書,卻偏偏要再打開看一看。所謂文學書寫,就是要把幾句話能說明白的故事展開去,細緻到父母輩的細節,細緻到反復無常摺磨得人無法安寜的糾結。說到底,展現人學纔是文學的本職。哪個心思細膩敏感的人小時候沒想要當個詩人呢?主角比我幸運,到瞭青年時期仍然沒有放棄身為一個詩人的人格,並在這汪洋大海一般的世界上奮力掙紮泅浮著。
評分 評分##逃離母愛 看《生活在彆處》,看雅羅米爾幾乎是病態地逃離母愛,覺得真象我。以己推人,暗自揣測當下的青少年犯罪問題與獨生子女的逃離寵愛脫不開乾係吧。 因為母親的愛,自小就從穿衣戴帽中體現齣來,那份被母愛浸泡過的精緻籠罩在孩子的整個世界,即使到瞭15、6歲,即使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