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精彩绝伦、见解深刻且视觉震撼的著作,深入探讨了苏东坡的绘画理论。尽管众多学者曾对东坡的绘画观点进行过分析,但从未有人将东坡浩如烟海的题画诗、绘画题跋及绘画论著,与他所观赏并撰文评论的绘画作品残存影像如此精准地结合在一起。此书将被东坡研究者及所有对中华文化史上文字与视觉图像丰富互动感兴趣的读者所珍藏。
—艾朗诺(Ronald Egan)美国斯坦福大学
【编辑推荐】:
★ 第18届文津图书奖、2024新京报推荐图书作者,“吃画人”金哲为继《画里浮生》《不必向长安》之后,中国艺术史领域又一新作。
★ 英语世界苏轼研究的著名学者、美国汉学家、斯坦福大学艾朗诺教授力荐。
★ 从艺术史角度,细读百余幅高清唐宋古画,重新解读苏轼 的一生,讲述画卷背后的宋代文人交往与趣味故事,走进宋人的精神世界。
★ 内文选用90g东方雅韵纸,四色印刷,较好呈现古画细节。
★ 外封选用苏轼画论金句,采用烫珍珠白、烫绿、压凹等工艺,内封选用苏轼画作《枯木怪石图》,设计风格雅致。
★ 裸脊设计便于平摊,完整展示画卷。
【内容简介】:
我们所熟知的苏轼,是文学家、书法家,但他留下的一段段论画金句,也向我们展示了他极大的阅画量和由此炼就的“识画之眼”。本书以苏轼经历为核心,从艺术史角度勾勒苏轼的一生。作者从一幅幅具体画作入手,讲述它们对苏轼产生的影响,以及画作背后的文人交往趣事,勾勒宋代书画史脉络,走进宋人的精神世界。
大慈寺画壁下的少年苏轼,是如何走进绘画世界的?
他偏爱哪些画家,又有哪些视若珍宝的收藏?
那些让他心动的画作,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看画的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那些论画文字里,寄托了多少难以言说的心事?
让我们透过苏轼的画眼,一起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作者金哲为带我们一幅幅细读那些影响过苏轼或苏轼点评过的画作,包括构图笔法、历史背景、背后的文人交往等,全都讲得明明白白。全书有大量名作名画,还有高清细节放大图,看完真的受益匪浅。
评分##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书籍,与以往总是围绕苏轼的人生经历描写的书籍不同的是,这是一部从艺术史角度出发,讲述苏轼对诸多画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以及这些画作背后的文人交往与趣味故事的书籍。东坡之眼,便是借着苏东坡的眼睛,看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借东坡之眼窥看文人绘画之意趣
评分##画史与诗史的结合。 第七章对宋迪西征史事的考证,令人印象深刻。 第八章,虽对五马图中贡马时间差舛原因的推论略显牵强,但“好头赤”隐含的苏轼自喻,则结合当日宋朝紧张的外交背景、苏轼的谏言等,做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推荐。
评分##三天时间读完。跟着东坡,用一生时间去看画。
评分##画史与诗史的结合。 第七章对宋迪西征史事的考证,令人印象深刻。 第八章,虽对五马图中贡马时间差舛原因的推论略显牵强,但“好头赤”隐含的苏轼自喻,则结合当日宋朝紧张的外交背景、苏轼的谏言等,做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推荐。
评分##借东坡之眼窥看文人绘画之意趣
评分##三天时间读完。跟着东坡,用一生时间去看画。
评分##关于苏轼的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吃画人本吃的金老师的这本新书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再次认识了一次苏轼。通过他的“眼睛”看画,再通过画作理解他的人生与思想。这本书既深化了读者对苏轼艺术成就的认识,又展现了其艺术哲学与人生境遇的互动。有诗,有画,有人生,读完之后觉得非常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