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思考

可变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广中平祐(Heisuke Hironaka)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1章 可变思考带来创造性 1
“可变性”区分了人类与机器人 2
如果不能减少就尝试增加 7
“自由”保证“可变” 14
“自由”+“智慧”孕育创造 21
忘记带来“自由”,孕育创造 28
记忆的富余和浪费能拓宽创造的广度 33
第2章 用可变思考解决问题 39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无法变强 45
不要后悔,磨炼感知力 50
掌握从事实中发现积极意义的能力 55
有明确的长期目标会带来好结果 59
模仿+ 实力化= 创造 65
创造是一种勇气 70
当机立断的能力是打败不安的勇气 77
“直觉”是当机立断的能力 81
第3章 用可变思考转换思路 85
拥有属于自己的参数 86
遇到瓶颈时,换一个维度思考 91
建立自己的“坐标”,有助于记忆和判断 99
兼具“实验微调型”和“假设演绎型”的思考方法 106
将事物抽象化,找到象征物 113
“微分”是抽象化,“积分”是具体化 124
数字式思考优于模拟式思考 129
发现除不尽的合理性 134
乘法产生质变,加法带来量变 138
看透预测失误的“突变理论” 143
“事实”比“信息”更重要 149
理解并充分运用现在与未来的“时差” 154
第4章 可变思考与教育中的“学习能力” 157
父母应该拥有能适应孩子的可变坐标 158
什么是“学习能力” 166
问题的数量与理解程度成正比 171
合适的教学计划可以实现“精熟学习” 176
“弃子”才是创造的条件 181
孩子对算术的厌恶中包含着骄傲 186
越接近顶点,越看不见目标 191
掌握“融合的能量” 197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稻盛和夫力荐

日本累计销售10万册!

菲尔兹奖得主理解“复杂”与“变化”的巧妙视角

用数学的智慧探索创造力的本质

◎内容简介

菲尔兹奖、日本学士院奖、日本政府文化勋章得主,日本数学大家——广中平祐讲述独特的“可变思考”法,呈现数学家理解“复杂”与“变化”的巧妙视角。

创造与灵感的心血力作,用数学探索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根源。

本书为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的思想文集。书中以“创造性思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数学研究中总结出的思考模式——“可变思考”,并在问题的发现、提出、整理、转换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让读者了解数学家独特的多维度思考方法。同时,本书还对日本数学教育中的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学校教育、亲子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原则与方法。本书是广中平祐先生对自己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总结,是了解其思想以及日本数学研究方法的珍贵资料。

◎广受赞誉

广中平祐先生曾获得过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他曾用增加“维度”的方法解开过多个无人能解的难题。广中先生说:“所谓复杂现象,不过是单纯事实的投影而已。”人生也好,人类社会也好,真是多姿多彩、复杂纷纭。职场的人际关系、亲戚朋友关系,往往让人觉得复杂烦人,但实际上,这种看起来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过是单纯事实的投影而已。所谓单纯的事实,就是自己的心。企业领域也好,科学领域也罢,其实都一样:因为没能提高“维度”,即提高一个层级来观察,所以看到的只是一片复杂怪异的现象。许多人都陷于这样的苦境。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将自己的心性提高一个层次,以高层次的心态观察事物。

——稻盛和夫,日本京瓷创始人

广中老师用极其简单的图解释了非常复杂问题,这深深触动了我,我也因此选择了和广中老师同样的代数几何方向。

——森重文,1990年菲尔兹奖得主

广中平祐教授不仅为我介绍之前已有的理论,还详细讲了当时他自己的研究,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研究数学的人是什么样的。

——许埈珥,2022年菲尔兹奖得主

用户评价

评分

##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走进日本数学家可变性的思考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可变思考理论和方法,武装我们自己的大脑,让我们在当下日益变化的世界能够拥有不断克服困难的能力吧。

评分

评分

##创造能且只能源于自由

评分

##创造能且只能源于自由

评分

评分

##通过可变思维,以数学的科学思考带来创造性,学会用可变思考来解决问题,学会转变思路,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习能力,来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包括自己的思考模式等。这可以增加我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强大。这种强大不仅是思想上的,也是能力上的,也是我们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途径。

评分

##养成可变思考不是一蹴而就,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经验得到一定的提升。

评分

比较通俗,教育、学习、国家政策什么都提到了一点,可能各种人看都会有一点启发,但个人感觉很多地方比较心灵鸡汤,阐述也太浅了

评分

##有考试,有排名,就会出现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差生,其实是按照一维优劣关系进行的排序,以及平等平均主义盛行的环境。“可变思考”告诉我们更应该用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空间和个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