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日本戰後傳奇學者書寫日本戰後思想奠基人物,兩位大師的劃時代相遇
◆孫歌專文評述,宋念申、王升遠、商兆琦聯閤推薦,一種探究日本近現代史和中日關係史的的獨特路徑
◆以鳥瞰曆史的視野、充滿魄力的選材,呈現國族精神史的深層暗麵,勾畫復雜個人的思想錨點
【內容簡介 】
本書為日本戰後傳奇思想傢鶴見俊輔為日本最重要的中國文學研究者、日本戰後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竹內好所作傳記。
齣生於1910年的竹內好與日本國傢主義的成型與崩潰共生,他的思想也反映著日本近現代的曆史進程。作為一本考察思想脈絡的傳記,本書並未事無巨細地復原竹內好的生平細節,也並未嚴格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敘事,而是從竹內好不同時期的重要作品入手,考察其思想形成及變化的過程,呈現竹內好個人的思考路徑與日本近現代思潮之間的互動。書寫竹內好的過程,是鶴見俊輔書寫日本為何陷入戰爭以及如何在戰爭結束後麵對曆史的過程。他以充滿魄力的選材,勾畫一個復雜人物的思想錨點,又以鳥瞰曆史的廣闊視野,呈現瞭日本精神史的深層癥結。
【名人評論】
竹內好當年麵對的那些問題,今天改頭換麵仍然還在睏擾著我們,正因為如此,竹內好不僅屬於日本,他也屬於人類。……如何真正地麵對他提齣的問題,這也就成瞭我們的責任。
——孫歌
書寫“傳記”是哲學傢鶴見俊輔最為重視的方法。在當代,要重新奪迴哲學的有效性,“對這個眾人生存的世界報以同情”是一種應該采用的路徑,而關注身處各種狀況的個人如何判斷、犯錯、思考的研究方法——傳記,恰好匹配瞭這種路徑。行至晚年,鶴見在這本最後的傳記作品中,描繪瞭他最為尊敬的前輩思想傢的半生。他並非總在主張竹內的正確,反倒通過凝視失敗,開拓著思想、尋找著麵嚮未來的可能性。從中,我們能夠讀齣兩人共同享有的那種堅固的多元主義思想。
——黑川創(《鶴見俊輔傳》作者)
竹內對“日本文化”“民族”“民族主義”的執著質疑,與他自己在戰前、戰中、戰後所經曆的“方法”相勾連。鶴見評論他“麵對自己曾經一度如此選擇,並公開發錶瞭自己的選擇,對自己的預言的荒謬供認不諱,這讓他成為瞭一個不可替代的思想傢”。竹內從魯迅那裏繼承來的“掙紮”,是一種身心翻騰的動作和態度,也是一種自我反省,而竹內將其作為自己思念的“方法”,因此,從不腐爛。
——阿部安成(滋賀大學教授)
竹內好的著作為何至今依然新鮮而充滿魅力?他在對魯迅的解讀中尋找著自身的問題,終其一生都緻力於解答自己。麵對這樣的竹內好,鶴見俊輔懷著深深的敬意與共情寫下來這本知性的評傳。
——日方齣版社評論
選擇不同於常識性的方法,與時代一同行進的兩位思想傢的相遇。
——媒體評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