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计算

不可计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国] 亚历山大·R·加路威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巴黎来信
前言
第一部分摄影术
1. 僵死的摄影术
2. 无深度的诸种维度
3. 平行的图像
4. 摄影模塑
5. 我们最好的机器造自阳光
第二部分编织
6. 蜘蛛的活计
7. 面包屑织机
8. 有规律的无律性
9. 代数编织
10. 复织其网
第三部分数码
11. 由1至2
12. 控制论假说
13. 晶格结构
14. 一个正则的离散化框架
第四部分可计算生物体
15. 数字生物体进化实验
16. 假想中的生物学
17. 强度与生存
18. 并行的因果关系
第五部分晶体战争
19. 危机时分
20. 《战争游戏》
21. 怀旧的算法?
22. 关于数据的一些问题
23. 晶体美学
第六部分黑箱
24. 密码黑箱
25. 功能黑箱
26. 无结构的暴政
27. 互动性的悲剧
28. 迈向实际上的不存在
后记:关于方法
致谢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战争游戏》| 编织图案 | 黑箱理论

▶穿越计算的前世今生

数字与虚拟的生死较量

▶分散于历史各个角落的故事以奇妙的线索串起

▶科幻般的另类科技史指出现实的另一条路径

❉加洛韦在这本书中穿越计算历史中的不可计算遗迹,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计算与数字媒介历史事件,展现了计算 兴起于世的成与败。

❉加洛韦聚焦于“可计算”与“不可计算”, 解释了计算如何产生或无法产生。从手工织机编织的复杂图案,到可计算生物体,再到《战争游戏》与黑箱理论,他锚定了计算历史中的一些关键结点,解释了某些看似过时的技术的深远影响。本书也对在漫长的数字时代后依然无法被计算的部分进行了反思。

---------

《不可计算》涉及“控制论假说”,即世界如何被框定为一个“系统”,而人类如何成为其中的“主体”。这一缓慢的革命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交流、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本书不仅成功地将批判理论与数字媒体结合起来,也描绘了可计算与不可计算之间不断变化的边界。——哈尔·福斯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在这一以数据捕捉、机器学习算法以及计算和资本逻辑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为特征的历史时刻,加洛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呢?通过艺术、人文和科学领域的案例研究,《不可计算》展示了历史的另一种路径。——特雷弗·帕格伦(美国艺术家)

用户评价

评分

拙译。当媒介与技术理论还在探讨物质性、平台等概念性的空中楼阁时,Galloway在技术取向的媒介理论探索反而有助于打破所谓的“媒介决定论”——对于定义现代性的计算/数码逻辑而言,诸多媒介理论总是倾向于从“人”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倾泻无尽的道德批判;Galloway的路径或许便是此类“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反面:只有从技术“何以可能”出发,重新梳理数码逻辑的发生史和“史前史”,并直面技术社会所揭示的、残酷的“实在界”,我们才真的有可能与曾经的“黑箱”产生有效的联结,而不是利用旧有的理论工具一味生产所谓的“技术神学”。Galloway的尝试注定是粗糙、原始、寓言性的,但这似乎也在有效延展基特勒、西蒙东、维纳以降的技术哲学,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

评分

##毕论参考过

评分

##我一直不太喜欢媒介研究是因为觉得它总是研究中间态,来源并不深入去向也非常空(尤其最后一章像理论大串联),意义的黏合让内容变得没有效力。但是对于案例以及历史线索的梳理是可以参考的,从什么方向切入解读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评分

##毕论参考过

评分

##毕论参考过

评分

拙译。当媒介与技术理论还在探讨物质性、平台等概念性的空中楼阁时,Galloway在技术取向的媒介理论探索反而有助于打破所谓的“媒介决定论”——对于定义现代性的计算/数码逻辑而言,诸多媒介理论总是倾向于从“人”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倾泻无尽的道德批判;Galloway的路径或许便是此类“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反面:只有从技术“何以可能”出发,重新梳理数码逻辑的发生史和“史前史”,并直面技术社会所揭示的、残酷的“实在界”,我们才真的有可能与曾经的“黑箱”产生有效的联结,而不是利用旧有的理论工具一味生产所谓的“技术神学”。Galloway的尝试注定是粗糙、原始、寓言性的,但这似乎也在有效延展基特勒、西蒙东、维纳以降的技术哲学,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

评分

拙译。当媒介与技术理论还在探讨物质性、平台等概念性的空中楼阁时,Galloway在技术取向的媒介理论探索反而有助于打破所谓的“媒介决定论”——对于定义现代性的计算/数码逻辑而言,诸多媒介理论总是倾向于从“人”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倾泻无尽的道德批判;Galloway的路径或许便是此类“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反面:只有从技术“何以可能”出发,重新梳理数码逻辑的发生史和“史前史”,并直面技术社会所揭示的、残酷的“实在界”,我们才真的有可能与曾经的“黑箱”产生有效的联结,而不是利用旧有的理论工具一味生产所谓的“技术神学”。Galloway的尝试注定是粗糙、原始、寓言性的,但这似乎也在有效延展基特勒、西蒙东、维纳以降的技术哲学,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

评分

##毕论参考过

评分

##毕论参考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