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泉湧動

地泉湧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袁先欣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導言
“到民間去”
作為話語與實踐空間的“民間”
從“民間”到“人民”
綫索與內容
第1章 “民間”前史
第一節 一個範疇的現代演變及其曆史條件
1.“積民”
2.“民之間”
第二節 文化如何運動社會
1.文化運動與社會運動
2.兩種“聯閤”
第2章 “到民間去”在中國
第一節 李大釗與作為問題的農村
1.李大釗與俄國民粹主義問題
2.青年還是農村
3.民初青年危機
4.從邊疆到農村
第二節 “到民間去”與周作人的文學再造
1.一首詩與俄國民粹主義的跨國旅行
2.“到民間去”與理想的“人”
3.群鬼再來與“到民間去”的轉嚮
4.民間、學術與文藝
第3章 “民間”的形式
第一節 早期歌謠徵集的性質問題
1.雙重起點
2.呈現“民間”
第二節 社會運動中的民間文學/民俗學
1.妙峰山的尷尬
2.如何把握“民眾”?
第三節 餘音與轉型
第4章 “民間”與政黨政治
第一節 再造“青年”
1.“青年”定位的形成
2.“青年們應該怎樣做”
第二節 爭奪“民間”
1.“民間”與“平民”
2.“國民”、“全民”與“農民”
第三節 餘 論
第5章 從“民間”到“民族”
第一節 “民間”、“風俗”與“民族”
第二節 作為學術方法的“到民間去”
1.中山大學與西南民族調查
2.楊成誌的知識係譜
3.被呈現的雲南
第三節 1930年代民族主義的成立條件
1.民俗學與民族學的相反命運
2.民族主義的悖論
尾聲
“深翻”
“民間”的迴聲
附錄 楊成誌雲南調查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有彆於以往將“到民間去”運動限製於民俗學與民間文學學科內部,或將其作為無政府主義運動在中國的一個細小側麵處理的方式,而是將其放置在兩個交叉的脈絡之中:其一,縱嚮地看,這一運動上承晚清開啓的“走嚮人民”的政治與文化改革,下接中國革命的脈絡,構成其中的關鍵轉捩;其二,橫嚮地看,這一運動發生於1920年代文化運動與民眾政治互相催生的情境之中,經由二十年代文化運動的特殊機製,它既重新塑造瞭走嚮民間的主體如青年、文化人、政黨,同時經由不同的知識的、認知的乃至運動的方式,也鑄造瞭把握和看待民間以及精英與民間發生關聯的不同類型。

作者的討論突破瞭以往研究從學科或專題齣發的方式,而為“到民間去”賦予瞭極為開闊的研究視域,藉助“民間”這一話語,呈現1920年代中國思想舞颱上所上演的多元而豐富的思想文化爭鳴,在那樣一個一切都尚未定型、一切尚未有定論的時代,各種討論和思考如何隨著時代的脈動而變化更新、生成流行,而後又如何或消散滅亡,或為後來的新思想留下寶貴的火種。

--

1920年代,在“五四”這一特殊時刻的前後,中國的大地上曾興起過一場“到民間去”的風潮。大批青年和知識分子通過走嚮民間,來喚醒普通民眾的救國之情,將更廣大的群體聯結到當時的政治與文化運動中。這場“到民間去”運動,不僅在學術層麵催生齣瞭中國現代民間文學/民俗學,也影響到瞭中國共産黨的革命策略,並在更長的曆史縱深中不斷地迴響。

本書從整個1920年代文化運動的演化進程齣發,對“到民間去”運動所激活的“民間”概念進行研究,通過李大釗、周作人、顧頡剛、楊成誌、《中國青年》、《歌謠周刊》等個案,考察“到民間去”這一口號如何介入社會思潮、文學、曆史學、民俗學、民族學、政黨政治,由此揭示“到民間去”所包含的文化再造意義。

作者藉“地泉”意象以為書名,籍此象徵“到民間去”運動的開展,恰如泉水在地下的涓滴,既韆脈萬源,又水滴石穿、匯聚為流。“到民間去”重塑瞭“民間”包含的具體內容,使農村和少數民族邊疆這兩個關鍵意涵,成為此後理解“民間”的核心要素,也為後續“人民”概念的興起,做瞭思想和實踐上的準備——撼動中國與世界的力量也即將由此湧齣。

用戶評價

評分

##有研究者曾經批評90年代以來“大談文化的風氣”背後潛藏的文化至上、文化無所不在的“文化決定論”,尤其是法蘭剋福學派大量譯介之後對於文化批判理論未加反思的闡釋和運用。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書關注1920年代的“到民間去”,同樣以“文化”的視角切入 ;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嘗試以一種貼閤曆史脈絡的方式來看待“文化”,有意識地規避瞭作壁上觀的理論演武場、概念跑馬地的知識操演。換言之,“民間”的齣場本身即意味著一種異質性的介入和行動,但“民間”並非孤立的和靜止的,而始終處於民眾政治與社會運動多重交織互動的關係網絡中。“民間”在文化、社會、運動彼此關聯的實踐空間中逐漸賦形,除瞭依靠政黨機構、知識分子的積極倡導,更需要生活於地方鄉村、民族邊疆的平民、庶民的切身參與,而後者正是激活“民間”文化動能的物質性基礎。

評分

##從“構築民間”到“民間新生”再到“地泉湧動”,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之後齣版。本書以1920年代流行的“到民間去”口號為綫索,選擇以“民間”為關鍵詞,探尋“民間”如何成為1920年代文化與政治運動之中具有召喚性的議題與口號,並為之提供實踐的動源。本書既與邁斯納關於李大釗和“到民間去”關係的闡述進行商榷,打開瞭洪長泰對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和民俗學討論之外文化運動與實踐的空間,也與海外曆史研究中對清末“民間空間”的論述展開對話。可以說本書完全打開瞭“文學”的視野,將“民間”的視野拓寬至民俗學、民族學、政黨政治、文化運動、民眾政治等多個角度,從不同維度還原1920年代“到民間去”涉及的話語與實踐空間,也呈現齣其具備的曆史感覺與動能。

評分

##開拓眼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開拓眼界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