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复旦创意写作散文课,从现代文学经典传统、媒介视域下散文文体的演变、散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出版消费等面向,呈现散文写作从灵感汲取到选材剪辑,从篇章布局到图书出版的全过程。
& 王安忆领衔,张怡微、陶磊主编,集结25位作家、学者、出版人,以凯鲁亚克、奈保尔、黄仁宇等作品为案例,以非虚构、以小见大、民族志为创作方法,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出发,探索出25种散文创作途径。
& 媒体融合时代,抖音、小红书、豆瓣等新媒体并存,消费主义兴起,散文写作也在悄然变身,然而,变幻中依然有不变的传统:散文写作必定要扎根于日常生活,在书写中建立内心的秩序,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答案,抵达“散文的心”。
◎ 内容简介
好的散文,是一种情感教育。那么它是如何诞生的?创意写作落地中国十余年以来,复旦大学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散文的变身》即是复旦关于现代散文创作的理论成果及实用教程。
本书由张怡微、陶磊主编,集结了王安忆领衔的二十五位作家、学者、出版人,从现代文学经典传统、媒介视域下散文文体的演变、散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出版消费等面向,较为完整地呈现从文学理论到文本细读再到生产消费各环节的新知识,也能够让读者领略散文从灵感汲取到选材剪辑,从篇章布局到图书出版的全过程。
##学术论文都挺好看的,是写作编排的功力,也是散文的美妙吧。“情感的质量决定了散文的质量”,还有探讨民族志对于散文的局限,“社会科学以方法的科学立志于生产与人类有关的知识,而文学重视个体心灵的特殊性”。会继续思考。
评分 评分##最后一辑里的那篇消费主义蛮好看的,也有深度,总得来说像复旦内部资料
评分 评分##推荐给仍在自媒体平台写作的你们,还有用短视频记录生活的创作者,这些都是散文在当下的“变身”。从这本书里,不仅可以获得写作的技艺,还能观察到这种文体流变的脉络,以及以不变应万变的根系。
评分##总体而言,是一本不错的读物。优点很明显,各文章选题回应了近几年学界或创作界的文学关切,不少文章确实能解决一些困惑,阐释也很到位。缺点是,部分文章让我觉得作者貌似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就动笔了,写作偏向个人日常随笔却又存在诸多材料的堆砌,距离论文甚至是essay都很远,结构化很弱,甚至文不对题。此处不点名具体文章,也请不要对号入座。
评分 评分 评分##如果说,小说是展示或隐藏真理的艺术,需要用心雕琢,布局,那么散文就是最自由,最没有边界感的文体,可以宁静而深邃,尤其适合怀疑论的沉思。王安忆说,张怡微接纳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加盟,继而又设法甄别学术和文学的差异,能看出她的焦虑。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自由的焦虑。胡桑兄在书中也对散文写作的生长空间提出了自己的思索。在全民散文的年代,只是止步于一二千字的报刊散文,似乎是不够的。一本很好的散文写作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