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謝………………………………………………………………………1
引言………………………………………………………………………1
第一章 雛鳳之聲:賢良進捲中的策論………………………………8
論禮、性以及為政…………………………………………………15
論曆史人物…………………………………………………………24
《留侯論》…………………………………………………………31
第二章 國政主張:反對新法…………………………………………38
變法初期發錶於京城的異議………………………………………46
作於地方的諷喻詩…………………………………………………53
烏颱詩案……………………………………………………………61
第三章 蘇軾的知識論與自我論………………………………………71
對於新學以及其他哲學思源的批判………………………………73
《東坡易傳》與《東坡書傳》………………………………………87
“道”與“性”………………………………………………………94
陰陽調和……………………………………………………………97
“無我”……………………………………………………………104
第四章 再登朝堂:元祐時代的黨爭…………………………………110
與司馬光之間的分歧………………………………………………111
散為百東坡:蘇軾人生中的言象行
與程頤之間的論爭…………………………………………………120
“以白為黑,以西為東”……………………………………………126
第五章 知州與謫臣:地方政務上的錶現……………………………139
在杭州的飢荒賑濟…………………………………………………139
知州任上的其他政務錶現…………………………………………158
以個人身份主動參與的地方事務…………………………………165
第六章 韆手韆眼:佛教對蘇軾的影響………………………………172
作為核心佛法要義的慈悲…………………………………………173
禪·淨土·菩薩……………………………………………………181
無心與應物…………………………………………………………190
“不執”……………………………………………………………198
未曾消逝過的疑慮…………………………………………………203
第七章 胸中水鏡:蘇軾的詩…………………………………………211
遊戲文字……………………………………………………………211
詩人眼中的世界……………………………………………………221
情的難題……………………………………………………………241
第八章 貶謫時期的文學………………………………………………251
蘇軾的謫居境況……………………………………………………252
哲學思考及其局限…………………………………………………269
東坡·陶淵明·堅定的滿足感……………………………………277
超越塵世……………………………………………………………286
怨憤與反抗之詩……………………………………………………301
第九章 書法與繪畫……………………………………………………310
拓展改進古文傢的書學主張………………………………………317
自齣新意……………………………………………………………324
落筆的瞬間…………………………………………………………330
兩種繪畫技法………………………………………………………336
所繪之物的人格品性寄寓…………………………………………341
理·寓·識…………………………………………………………348
畫與詩………………………………………………………………352
動機之問……………………………………………………………355
第十章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東坡詞裏的自我抒情…………………368
革新詞體的原因……………………………………………………376
小令:漫步於塵世…………………………………………………393
慢詞:幽寂昏暗的場景與閃現其間的思辨………………………402
結語………………………………………………………………………417
對於蘇軾的早期評價………………………………………………417
內心充滿矛盾的藝文追求…………………………………………432
“文”的意蘊所指…………………………………………………439
多維視角的認知功效………………………………………………445
引用書目…………………………………………………………………456
標題索引…………………………………………………………………479
專名索引…………………………………………………………………484
譯後記…………………………………………………………趙惠俊 514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