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危险

翻译的危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沈艾娣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推荐序:历史是在语言中产生的(王笛)
中译本序
人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跨越世界的人生
第一章 凉州李家
第二章 戈尔韦的老斯当东
第三章 李自标在那不勒斯的教育经历
第四章 小斯当东的奇异童年
第二部分 李自标和马戛尔尼使团
第五章 为使华寻觅翻译
第六章 远渡重洋
第七章 其他可能的译员
第八章 作为译员和中介的李自标
第九章 御前讲话
第十章 成为隐身的翻译
第十一章 使团之后的李自标
第三部分 小斯当东与广州贸易
第十二章 小斯当东成为翻译
第十三章 乔治•斯当东爵士,翻译官与银行家
第十四章 英国占领澳门及其后果
第十五章 一位通事和他的麻烦
第十六章 阿美士德使华
第四部分 疏离
第十七章 李自标四处藏匿的晚年
第十八章 小斯当东在议会
第十九章 鸦片战争
第二十章 忘却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792年,82岁的乾隆帝在清军击败入侵的廓尔克后志得意满,撰文彰显自己的“十全武功”。18世纪中后期,他治下的中国疆域辽阔、社会繁荣,但内忧外患早已显露。与此同时,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成为海上霸主,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对原料、市场和财富的巨大需求。1783年,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英国先是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控制,更把目光投向了马六甲海峡以东。

1793年夏,英国政府派往清朝的大使乔治•马戛尔尼远渡重洋,率使团抵达承德觐见乾隆帝。这是中国同西方交往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时刻之一,英使不肯下跪而乾隆大怒、清朝以天朝自居而无视其他文化导致了冲突、乃至中国近代的持续落后,成为讲述这一时刻的主要旋律。

本书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让他们的人生沉浮与使团出使交织在了一起,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作者认为,马戛尔尼使华,是中英密切接触的结果,而非开始。清朝当时有不少人对欧洲知之甚多,但英国的威胁让拥有这些知识变得危险,故无人愿意显露。对他国越是了解,在本国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声音就会受到压制,翻译首当其冲。

当鸦片战争最终爆发,帝国主义以及一种全力与之相拮抗的民族主义,就占据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主流,世界权力格局也随之改变,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越来越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可以和《龙与狮的对话》对比参看,如果说前者特别关注了前现代外交活动中翻译的灰色地带及其可能造成的外交影响,那么沈老师本书则更加侧重这一时期译者们的生命史与其所处灰色地带所蕴含的机遇和危险。 作为马戛尔尼使团中的年轻一代,李自标和小斯当东漫长的后半生或多或少都遮蔽于这一早年的“高光时刻”,但也正是这不那么知名的后半生,相对于从“从马戛尔尼到鸦片战争”的事件性叙述,却更能展现出“近代中国”如何到来的渐进过程。 ps.你永远可以相信沈老师的文笔,读下来非常舒服~

评分

##这大概是最近看的引起感慨的第二本书。沈艾娣写的这两个译者——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的生命故事太让人感叹了,他们的奇特经历塑造他们对翻译的实践,即强调翻译是为了彼此理解,所以强调调和与沟通,因此是一种灵活的转化工作。但两人所拥有的对于其他国家的知识最后都变成危险之物,尤其是李自标作为一个神父还肩负传教工作,一辈子在内陆的小村子里东躲西藏,但还一直用拉丁语给远在罗马、那不勒斯和英国的朋友写信……恰恰是这些人展现着18-19世纪世界的联系,但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世界被文明等级、种族差异和对抗取代,马礼逊式的翻译理念兴起——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李与小斯当东的理念彻底成为过去,且他们的故事也随之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对抗性的文化碰撞。

评分

##这大概是最近看的引起感慨的第二本书。沈艾娣写的这两个译者——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的生命故事太让人感叹了,他们的奇特经历塑造他们对翻译的实践,即强调翻译是为了彼此理解,所以强调调和与沟通,因此是一种灵活的转化工作。但两人所拥有的对于其他国家的知识最后都变成危险之物,尤其是李自标作为一个神父还肩负传教工作,一辈子在内陆的小村子里东躲西藏,但还一直用拉丁语给远在罗马、那不勒斯和英国的朋友写信……恰恰是这些人展现着18-19世纪世界的联系,但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世界被文明等级、种族差异和对抗取代,马礼逊式的翻译理念兴起——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李与小斯当东的理念彻底成为过去,且他们的故事也随之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对抗性的文化碰撞。

评分

##这大概是最近看的引起感慨的第二本书。沈艾娣写的这两个译者——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的生命故事太让人感叹了,他们的奇特经历塑造他们对翻译的实践,即强调翻译是为了彼此理解,所以强调调和与沟通,因此是一种灵活的转化工作。但两人所拥有的对于其他国家的知识最后都变成危险之物,尤其是李自标作为一个神父还肩负传教工作,一辈子在内陆的小村子里东躲西藏,但还一直用拉丁语给远在罗马、那不勒斯和英国的朋友写信……恰恰是这些人展现着18-19世纪世界的联系,但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世界被文明等级、种族差异和对抗取代,马礼逊式的翻译理念兴起——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李与小斯当东的理念彻底成为过去,且他们的故事也随之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对抗性的文化碰撞。

评分

评分

评分

##可以和《龙与狮的对话》对比参看,如果说前者特别关注了前现代外交活动中翻译的灰色地带及其可能造成的外交影响,那么沈老师本书则更加侧重这一时期译者们的生命史与其所处灰色地带所蕴含的机遇和危险。 作为马戛尔尼使团中的年轻一代,李自标和小斯当东漫长的后半生或多或少都遮蔽于这一早年的“高光时刻”,但也正是这不那么知名的后半生,相对于从“从马戛尔尼到鸦片战争”的事件性叙述,却更能展现出“近代中国”如何到来的渐进过程。 ps.你永远可以相信沈老师的文笔,读下来非常舒服~

评分

##分析视角独特,很有启发性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