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物

審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天波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一章 物流之路:易位與創生
一 絲路:物流之路
二 資源重組:思想、製度和技術
三 時空締造:動力、身份和攫取
第二章 馬可·波羅:獵奇與詩意
一 對諸物的描寫
二 對帝國及物的想象
三 物的啓濛及其影響
第三章 門多薩:膚淺與奢華
一 對中華諸物的想象
二 對中華帝國的想象
三 影響係統
第四章 利瑪竇:確切與過濾
一 對諸物的描述
二 對諸物的想象
三 僑易影響
第五章 曾德昭:勤勉與復雜
一 有關寫作
二 對諸物的描述
三 對諸物的想象
四 影響係統
第六章 安文思:真實與敏感
一 對諸物及技術的描述
二 想象路徑:“證實”與“敏感”
三 影響係統
第七章 杜赫德:實用與狂熱
一 對中華諸物的描述
二 狂熱的想象
三 影響係統
第八章 全球視角:物的傳播
一 絲路與全球“物的流動”
二 全球“物的交往”
三 全球“物的傳播”
四 全球“思的傳播”
五 建構全球傳播學
第九章 絲路:物的僑易
一 絲路,即僑易之路
二 物的僑易:想象與創生
三 影響係統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在全球交往體係下,從13世紀旅行傢馬可·波羅到17世紀傳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寫”與“物的想象”已然成為他們建構良好“中國形象”的重要途徑。然而到瞭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後,良好的“中國形象”在歐洲人心目中轟然倒塌。本著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來華傳教士馬可·波羅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1299年)和門多薩撰寫的《中華大帝國史》(1585年)以及“啓濛運動”時期(17—18世紀)利瑪竇、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彆撰寫的《基督教遠徵中國史》(1615年)、《中華帝國》(1642年)、《中國新誌》(1688年)、《中華帝國全誌》(1735年)為案例,較為詳實地描述瞭歐洲近代兩大思想解放運動時期來華傳教士在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下對中華工匠文化的另樣迴應,確證瞭中華諸物對歐洲文藝復興和啓濛思想的深遠影響,顯示瞭中華諸物在歐洲世界崛起中的作用,並進一步闡釋瞭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工匠文明之獨特價值。

★探索18世紀之前歐洲人眼中的中華形象。

本書以歐洲“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時期來華傳教士撰寫的描述中華諸物的著述為案例,詳實地闡釋著述中華物敘述對歐洲造成的廣泛影響,聚焦分析傳教士和歐洲對中華諸物的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下的迴應,確證中華諸物對歐洲文藝復興和啓濛思想的齣場提供基礎性物質認知與理性思想的事實,並進一步闡釋影響瞭全球文明交往的文本交往體係及其文化傳播機製。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