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详实的文史资料,探讨中国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古代“小说”一词,如何经翻译而置换了中国古代小说概念,从道听途说、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稗官野史的意涵,转译成现代西方的“the novel”之意。
————
全书以晚清以降,具代表性的现代中国小说理论家梁启超、吕思勉、鲁迅等及其小说理论,抽丝剥茧,分析他们文论中演绎的“小说”概念,如何通过存“形”、保“音”、易“义”的手法,承载了经东洋传入的西洋小说观念,让“小说”这个汉语词汇,慢慢成为像“文学”“社会”等的“翻译语”,从而促成了新文学的出现,沿用至今。
————
理论探讨之外,作者又以专门分析晚清作家吴趼人及翻译家林纾的文学实践例,描绘 “小说”现代化历程中的东西交汇、新旧激荡、明暗难辨,引发我们对文学、历史批判性的审读和思考。
##第一部分是对西方“小说”的译介,由于中国在那个时代时间紧任务重,在没有对小说这一文体在西方的形式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将其由日本人的见解中引入中国时候的各种水土不服和观点不一的情况,太多跟文学和美学相关的东西,我这半桶水的文学知识不太看得懂。第二部分是关于林纾的翻译与新文化及五四有关的内容,这部分便历史了,好读一点。去重新审视林琴南的历史地位,其实就是翻译要满足时代的需求,不能回应需求那只能被人批判或者遗忘,而林琴南由于无法完全译介西方先进思想,而被人排斥。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第一部分是对西方“小说”的译介,由于中国在那个时代时间紧任务重,在没有对小说这一文体在西方的形式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将其由日本人的见解中引入中国时候的各种水土不服和观点不一的情况,太多跟文学和美学相关的东西,我这半桶水的文学知识不太看得懂。第二部分是关于林纾的翻译与新文化及五四有关的内容,这部分便历史了,好读一点。去重新审视林琴南的历史地位,其实就是翻译要满足时代的需求,不能回应需求那只能被人批判或者遗忘,而林琴南由于无法完全译介西方先进思想,而被人排斥。
评分不少文章期刊已读,有的还是零几年的文章,今日才结集。
评分不少文章期刊已读,有的还是零几年的文章,今日才结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