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
★ 诺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一生中不可错过的经典文学。
★ 莫里亚克用一场无爱的婚姻让我们明白,它能磨灭一切个人幸福,于是,每个苔蕾丝都成了他的读者。
★ 本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法国舆论界的轰动,并被多次翻拍成电影,触动了万千读者的心。
★ 因苔蕾丝这个角色的诞生,曾引起萨特与莫里亚克的文学对峙。
★ 本书与《蛇结》《爱的荒漠》《给麻风病人的吻》为同一系列,同一译者,同一风格,增加了整套书的收藏性。
★ 法国信使报曾报道:“莫里亚克可以同帕斯卡尔和波德莱尔(《恶之花》的作者)媲美。而这部作品则可以被称作一部‘令人惊叹的杰作’。”
本书是作者莫里亚克对门第观念的一次挑战,探讨了爱情婚姻以及女性成长时对命运的选择的故事。主人公苔蕾丝是一个聪明且自负的姑娘,她出生在富裕家庭里,在父亲的期待下,被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庄园主儿子贝尔纳。事实上,苔蕾丝并不爱贝尔纳,反倒跟他的妹妹安娜来往频繁。也因为这样,她选择听从命运的安排,嫁给闺密的哥哥。然而出嫁后,贝尔纳对苔蕾丝冷若冰霜,她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得不到丈夫的认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相爱的夫妻,这让憧憬爱情的她对此感到极度苦闷。她看着安娜勇敢地追求爱情,又看着安娜因为门第不符要被迫和心爱之人分开。种种因素让苔蕾丝再也不愿忍受现状,选择反抗,企图篡改丈夫的药方。事情败露后,丈夫为了避免家丑外扬,在法庭上证明妻子无罪,但在庭审之后,他把苔蕾丝幽禁起来,令她身心都得到了折磨。故事最后,丈夫选择放她自由,将她带到巴黎让她离开,但她并未因此得到解脱。
##当我们意识到反抗不再是麻烦时,我们就已经获得了自由
评分##“她恨的不是树木。”
评分读了四本莫里亚克,这本大概是最轻松的一本。莫老师最经典的元素:男人的病、女人的恨、无爱的结合,以及盘踞在内心的蛇,在这本小书里都有出现,但只是一闪而过。两个苔蕾丝——热爱自由的苔蕾丝和渴望安定的苔蕾丝——以及还算凑合的地主家儿子全部幸存,凭借的是一点点幸运和聪明的宽容。美丽的外省女人终于去了巴黎,无论她将遭遇什么,在这个故事的结局,她和读者都在踏入巨大的不安之前得到了一丝幸福。“苔蕾丝”也许是莫里亚克笔下最受欢迎的角色,她的美和命运都有些不切实际。也难怪萨特对此感到不满,但文学毕竟不是哲学,它不必时刻对普遍命运发起概括与质询。受眷顾也是命运一种。
评分##恰好在读一本社会学《爱的终结》,这本书,小小的一篇,就把两代(或者说两种价值观)的一种割裂、张力和转变的过程展示了出来。
评分 评分##到底什么案子“不予起诉”,又是什么困扰着苔蕾丝的父亲,担心家族名声受损,苔蕾丝为何忧心忡忡地准备回到丈夫贝尔纳·德斯盖鲁身边。她在回程中一直回想与好友安娜的亲密过往,想着不知怎的嫁给了安娜的哥哥贝尔纳(异姓兄妹)。她渴望着真正的爱恋,而不是无望的婚姻与永恒的孤独。安娜与让·阿茨维多的私下交往多么令人神往。只是他们无法走向被双方父母承认的婚姻里(阿茨维多向往精神生活,对安娜并没有深沉不灭的爱)。安娜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婚事,不想嫁给那个二十九岁的“老头子”(原文描写)。父母拉着她去旅行,贝尔纳让苔蕾丝给让·阿茨维多做思想工作。没想到她受阿茨维多影响,向往巴黎与婚姻以外的自由。她没有篡改贝尔纳的处方,没有害耳聋姑妈的命。多么可笑。贝尔纳碍于家族名声,貌合神离。苔蕾丝最终向往血肉魂灵的自由而不得。
评分 评分##当全世界都处在男权社会时期,一个女人独自“早熟”,开启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此,她的内心不会平静,她将独自度过悲惨的余生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