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與中國轉型

鐵路與中國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柯麗莎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導論
鐵路作為機構
對中國鐵路史的研究
各章概要
第一部分競爭性利益與鐵路建設
第一章技術與半殖民閤資企業
鐵路知識與知識轉移
津浦綫
繪製空間地圖
徵地
鋪軌
總結
第二章民國早期的管理轉變
創建國傢管理框架
權威與語言
賬目和軌道上的混亂
綫路管理
鐵路大院與工作場所
總結
第二部分市場與社會空間中的鐵路
第三章在市場中運送貨物
貨物運輸與農業商品
連接:物流公司
商業規章和徵稅
商業樞紐與全球聯係
總結
第四章運送旅客,傳播觀念
旅客運輸
鐵路時間與紀律
連接:旅行服務
鐵路旅行紀實與虛構
總結
第三部分國傢的製造與破壞
第五章鐵路的專業化與政治化
技術教育與科層生涯
工程職業化
勞工組織和關係
鐵路願景
總結
第六章危機管理
戰爭與戰略破壞
日本占領下的工作場所
鐵路作為經濟生命綫
戰時流動:難民與返鄉者
總結
第四部分走上社會主義的軌道
第七章戰後的重組與擴展
管理鞏固和黨的整閤
經濟恢復和技術援助
軍事隊伍
能乾的引擎:鐵路作為社會主義隱喻
總結
第八章不斷革命與持續改革
人口流動與“大躍進”
服務“文化大革命”
鐵路局堡壘
鐵路改革和高速鐵路
總結
結論:中國鐵路係統的遺産
附錄A:津浦鐵路組織圖,約1929年
附錄B:中國主要國有鐵路收入(韆元每英裏各綫),1915—1935年
附錄C:中國主要國有鐵路運輸的貨物(元每噸),1915—1935年
附錄D:中國主要國有鐵路分票等和類彆的旅客數量,1918—1935年
附錄E:中國主要國有鐵路分票等和類彆的旅客平均旅行距離(公裏),1918—1935年
附錄F:1937年10月18日—12月31日由漢口經火車運往廣州並繼續運往香港用於齣口的貨物(噸)
緻謝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作為現代性的一種象徵,鐵路自清末以來一直在中國國傢統一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本書透過鐵路係統的視角,考察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和轉型,探討鐵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瞭整個20世紀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又是如何反過來塑造作為科層係統和經濟係統的鐵路。

在研究路徑上,本書使用瞭“機構”這一概念,亦即從鐵路機構的組織運作齣發,研究瞭與之相關的技術、管理、市場、觀念、政治、戰爭等不同麵嚮的問題,從而構建瞭一種關於中國鐵路史的綜閤性敘事。在這種“實踐的”曆史研究過程中,本書也對中國近代史上的國傢與社會、中央與地方、斷裂與延續、本土與外來、精英與民眾等議題展開瞭富有啓發性的討論。

用戶評價

評分

##身為從小在鐵路係統長大的人,一度想要報考的也是交通大學或鐵道學院,讀這樣的文史研究格外親切。不是從「現代性」角度切入,而是考察「機構」運作下的鐵路在中國的發展與轉型史,以及與20世紀中國史的互動與影響。民國時期的研究資料翔實,新中國時期有點浮泛,大概還是與材料掌握程度有關,「鐵老大」的獨特性涉及較少。謝譯者@dancebaby???? #讀以善#024

評分

來寫一條正式的“讀過”吧。這個主題的既有研究、尤其是涉及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很少,倒是挺讓人意外的。這本書的框架就是鐵路社會史/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地理學研究的常見框架,所以從裏麵取一個議題,配上不同的時代,可能就是一個研究主題,比如高鐵貨運的組織機製研究。柯老師一直力圖往“機構”這個總框架上轉(原書有評論寫這書是“製度史”,其實是institution,我翻譯完,也嚮柯老師確認過,就是機構),但還是會蔓生齣去很多與鐵路相關但與鐵路局不完全相關的討論,而人民共和國時代的鐵路局,哪怕是我手頭的未潔本,討論也還是有些局限,不過完全可以理解受到瞭材料很大的限製。其他的已經在譯後記裏寫完瞭,再次感謝本書責編康老師。

評分

來寫一條正式的“讀過”吧。這個主題的既有研究、尤其是涉及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很少,倒是挺讓人意外的。這本書的框架就是鐵路社會史/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地理學研究的常見框架,所以從裏麵取一個議題,配上不同的時代,可能就是一個研究主題,比如高鐵貨運的組織機製研究。柯老師一直力圖往“機構”這個總框架上轉(原書有評論寫這書是“製度史”,其實是institution,我翻譯完,也嚮柯老師確認過,就是機構),但還是會蔓生齣去很多與鐵路相關但與鐵路局不完全相關的討論,而人民共和國時代的鐵路局,哪怕是我手頭的未潔本,討論也還是有些局限,不過完全可以理解受到瞭材料很大的限製。其他的已經在譯後記裏寫完瞭,再次感謝本書責編康老師。

評分

來寫一條正式的“讀過”吧。這個主題的既有研究、尤其是涉及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很少,倒是挺讓人意外的。這本書的框架就是鐵路社會史/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地理學研究的常見框架,所以從裏麵取一個議題,配上不同的時代,可能就是一個研究主題,比如高鐵貨運的組織機製研究。柯老師一直力圖往“機構”這個總框架上轉(原書有評論寫這書是“製度史”,其實是institution,我翻譯完,也嚮柯老師確認過,就是機構),但還是會蔓生齣去很多與鐵路相關但與鐵路局不完全相關的討論,而人民共和國時代的鐵路局,哪怕是我手頭的未潔本,討論也還是有些局限,不過完全可以理解受到瞭材料很大的限製。其他的已經在譯後記裏寫完瞭,再次感謝本書責編康老師。

評分

##身為從小在鐵路係統長大的人,一度想要報考的也是交通大學或鐵道學院,讀這樣的文史研究格外親切。不是從「現代性」角度切入,而是考察「機構」運作下的鐵路在中國的發展與轉型史,以及與20世紀中國史的互動與影響。民國時期的研究資料翔實,新中國時期有點浮泛,大概還是與材料掌握程度有關,「鐵老大」的獨特性涉及較少。謝譯者@dancebaby???? #讀以善#024

評分

##身為從小在鐵路係統長大的人,一度想要報考的也是交通大學或鐵道學院,讀這樣的文史研究格外親切。不是從「現代性」角度切入,而是考察「機構」運作下的鐵路在中國的發展與轉型史,以及與20世紀中國史的互動與影響。民國時期的研究資料翔實,新中國時期有點浮泛,大概還是與材料掌握程度有關,「鐵老大」的獨特性涉及較少。謝譯者@dancebaby???? #讀以善#024

評分

##身為從小在鐵路係統長大的人,一度想要報考的也是交通大學或鐵道學院,讀這樣的文史研究格外親切。不是從「現代性」角度切入,而是考察「機構」運作下的鐵路在中國的發展與轉型史,以及與20世紀中國史的互動與影響。民國時期的研究資料翔實,新中國時期有點浮泛,大概還是與材料掌握程度有關,「鐵老大」的獨特性涉及較少。謝譯者@dancebaby???? #讀以善#024

評分

來寫一條正式的“讀過”吧。這個主題的既有研究、尤其是涉及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很少,倒是挺讓人意外的。這本書的框架就是鐵路社會史/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地理學研究的常見框架,所以從裏麵取一個議題,配上不同的時代,可能就是一個研究主題,比如高鐵貨運的組織機製研究。柯老師一直力圖往“機構”這個總框架上轉(原書有評論寫這書是“製度史”,其實是institution,我翻譯完,也嚮柯老師確認過,就是機構),但還是會蔓生齣去很多與鐵路相關但與鐵路局不完全相關的討論,而人民共和國時代的鐵路局,哪怕是我手頭的未潔本,討論也還是有些局限,不過完全可以理解受到瞭材料很大的限製。其他的已經在譯後記裏寫完瞭,再次感謝本書責編康老師。

評分

來寫一條正式的“讀過”吧。這個主題的既有研究、尤其是涉及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很少,倒是挺讓人意外的。這本書的框架就是鐵路社會史/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地理學研究的常見框架,所以從裏麵取一個議題,配上不同的時代,可能就是一個研究主題,比如高鐵貨運的組織機製研究。柯老師一直力圖往“機構”這個總框架上轉(原書有評論寫這書是“製度史”,其實是institution,我翻譯完,也嚮柯老師確認過,就是機構),但還是會蔓生齣去很多與鐵路相關但與鐵路局不完全相關的討論,而人民共和國時代的鐵路局,哪怕是我手頭的未潔本,討論也還是有些局限,不過完全可以理解受到瞭材料很大的限製。其他的已經在譯後記裏寫完瞭,再次感謝本書責編康老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