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作者西濛娜·德·波伏瓦生前從未公開小說手稿首度麵世。
一部曾被薩特“判死刑”的小說,以波伏瓦少女時代摯友紮紮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友誼。
波伏瓦養女作序導讀,附波伏瓦珍貴照片、手稿、信件。
——————
九歲那年,希爾維初次遇見與她同歲的女孩安德 蕾 。她從未見過如此酷的女孩。與乖順的“好學生”希爾維不同,安德蕾聰慧卻叛逆,對一切若即若離。她經曆過可怕的燒傷,身上帶著火的印記。為瞭拒絕參加社交活動,她不惜用斧頭砍傷自己。
她們變得形影不離。這感情熾烈、深入靈魂。從一起違抗學校秩序開始,循規蹈矩的希爾維一步步走嚮自由;生而不羈的安德蕾,卻在傢庭和禮法的約束下, 步步掙紮,逐漸成為睏獸。
——————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兩次失去對她影響至深,一次是喪失對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摯友紮紮的去世。紮紮去世後至少30年裏,波伏瓦都覺得她的自由是用紮紮的生命換來的。——《波伏瓦傳》
我們一起與擺在我們麵前的、令人厭惡的命運抗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為自己的自由付齣的代價。——波伏瓦 《端方淑女》
——————
《形影不離》收錄於磨鐵經典第一輯“發光的女性”。本輯所選5部作品(《小婦人》《簡愛》《一間自己的房間》《形影不離》)在女性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們呈現齣一條關於女性自我發現、豐富和創造的曆史脈絡。
##之前在tls podcast聽到,沒想到這麼快就齣中文版瞭。不過讀完卻少有觸動,是因為最近爛新聞太多無心讀書嗎?
評分##沒想到是波伏娃46歲所寫。滿滿的青春氣息甚至青春永不完結的氣息。她們是那個時代的“天纔女友”。結束得非常突然,畢竟是手稿。她的另一本以紮紮為原型的書《我的少女時代》一直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書。還是很震驚她們的成長如此嚴肅、純粹、認真,她們體會到我從未真正體會到的學習的樂趣(作為小鎮做題傢我一直都是為考試),她們讀哲學,思考,辯論,思考自己要以什麼觀念而活,是否要信教,未來的路怎麼走。和她們的少女時代比起來大部分人包括我的少女時代隻是從庸俗的童年滑嚮庸俗的成年罷瞭。
評分##“從前我經常羨慕安德蕾享有的獨立,突然之間,我覺得她沒有我自由。在她身後有這段曆史,在她周圍有這座大宅、有這樣一個大傢族:一間牢獄,齣路有人仔細把守。”她是父母的女兒,是未來的妻子,是上帝的子民,唯獨不是她自己。 其實現在也沒什麼不同。
評分##帕斯卡竟然是梅洛龐蒂!讀的時候總是無法situate這個故事所處的時代,或許是因為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文學讀的比較少,於是更容易聯想到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但和安德烈紀德筆下的人物也能産生共鳴:總之,人在信仰宗教時所産生的內心矛盾、反抗與無法反抗,作為一個世紀後的非西方讀者我並不能全部理解但無疑是感到震撼的。另外在想,在coming of age stories裏,在自我意識形成之前,人們總是這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嗎...我什麼也不記得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我們對美貌和聰明這兩種特質的評價並不高,愛和反抗纔是我們在乎的東西。”
評分##安德蕾和希爾維是會讓人想到“我的天纔女友”,隻是她們的性格並不像莉拉和萊農那樣具有戲劇性的反差,而顯得更真實。譯後記裏說到她們:“沒有誰真正乖順,也沒有誰徹底叛逆。”人生總是充滿各種矛盾啊。世界殺害我們,一視同仁,哪怕是對安德蕾這樣聰慧美麗的女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