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安娜

火车上的安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孔朝晖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推荐序 审美现代性:俄国文学的城乡书写 1
自序 火车上的安娜 8
导言 现代性与城乡书写 15
上编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城乡对立与现代性思辨 1
第一章 现代化的先声
俄罗斯民族国家意识兴起与现代报刊业发展 5
第二章 19 世纪上半叶
果戈理——从乡村“诗意经验”到都市“震惊体验” 33
第三章 19 世纪中期
冈察洛夫——城乡之间多余人的衰亡与新人的崛起 60
第四章 19 世纪中后期
托尔斯泰——乡村的终极救赎 104
第五章 帝俄末期
契诃夫——市民阶层与乡村的现代性考察 164
下编 20 世纪俄国文学的城乡范式与现代性冲突 199
第一章 别雷、勃洛克
象征主义的彼得堡与审美现代性 205
第二章 马雅可夫斯基
未来主义的莫斯科与工具现代性 235
第三章 阿克梅派的彼得堡
乡愁与信仰 265
第四章 20 世纪初的“新农民”与乡村“意象”
叶赛宁的田园悲歌 308
第五章 乌托邦的找寻与反思
20 世纪俄国城乡的现代化镜像 383
余论 俄国城乡现代性的文学表现及对中国的观照 425
主要参考文献 430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刘文飞作序推荐 一部从地理空间视角重新切入叙事的俄国现代文学史

•同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俄国作家群对祖国现代化崎岖进程的书写一如我们自己的心路写照

通过对大量这一时期俄国文学文本的细读,作者发现了俄国文学中一种城乡书写之间的对峙,发现了俄国文学在对于现代化所持的态度上、在现代性的表达上所具有的矛盾性。这并不构成一种关于俄国文学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却只会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俄国文学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刘文飞

--

果戈理、冈察洛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别雷、马雅可夫斯基、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叶赛宁、布尔加科夫……

12位作家的12种命运串联起 19—20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城乡叙事。在俄罗斯漫长而曲折的现代性进程中,从乡村到城市的叙事空间转换构建出一张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网。通过总结两个世纪以来各阶层俄国知识分子书写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策略,本书展示出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俄国其进步之艰难,道路之迂回,正是因为官方与民间、政界与思想界,在“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土地”“西化与传统”等现代性根本问题中的冲突始终未能和解。而现代人在这冲突漩涡里的觉醒、激情和惰性,反抗、毁灭与妥协,就是典型的现代性体验。火车上的安娜•卡列尼娜,正是这一体验的绝佳隐喻。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旅游大巴车、火车上,大理的小巷弄里、洱海边读完了这本书,大约半个月时间。 似懂非懂之间,读城市、读农村、读农民,读他者、读当下。 俄罗斯是狂暴的大哥,是德米特里,是阴郁的伊万,是阿廖沙。阅读俄罗斯,就是阅读“我们”。

评分

在旅游大巴车、火车上,大理的小巷弄里、洱海边读完了这本书,大约半个月时间。 似懂非懂之间,读城市、读农村、读农民,读他者、读当下。 俄罗斯是狂暴的大哥,是德米特里,是阴郁的伊万,是阿廖沙。阅读俄罗斯,就是阅读“我们”。

评分

评分

在旅游大巴车、火车上,大理的小巷弄里、洱海边读完了这本书,大约半个月时间。 似懂非懂之间,读城市、读农村、读农民,读他者、读当下。 俄罗斯是狂暴的大哥,是德米特里,是阴郁的伊万,是阿廖沙。阅读俄罗斯,就是阅读“我们”。

评分

##去19-20世纪的俄罗斯感受那时的文学摩登!

评分

在旅游大巴车、火车上,大理的小巷弄里、洱海边读完了这本书,大约半个月时间。 似懂非懂之间,读城市、读农村、读农民,读他者、读当下。 俄罗斯是狂暴的大哥,是德米特里,是阴郁的伊万,是阿廖沙。阅读俄罗斯,就是阅读“我们”。

评分

##去19-20世纪的俄罗斯感受那时的文学摩登!

评分

##去19-20世纪的俄罗斯感受那时的文学摩登!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