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讲义

学术史讲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兆光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葛兆光讲义系列”·说明 1
开场白 1
一、重新给“学术”/“学术史”确定边界 4
二、什么才是学术史?九十年代学术史热中的问题 8
三、如何学习中国学术史?读基文献和经典论著 11
四、课程的内容:古代和现代的两个线索 13
第一讲 经学史的研究方法 17
引言:经学衰,经学史兴 19
一、什么是经学? 24
二、传统经学史三类著作的检讨 28
三、经学史中值得注意的大关节 32
四、什么是中国经学诠释的特色? 39
五、经学史研究方法例释(一) 44
六、经学史研究方法释例(二) 49
七、经学史研究方法释例(三) 55
【参考论著】 59
【阅读文献】 59
第二讲 诸子学的研究以及《太一生水》 63
引言:从何炳棣的“画龙点睛”论说起 65
一、诸子年代的公案 70
二、所谓“诸子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 75
三、考古发现与诸子时代的再认识 85
四、和儒家学说一样重要的古代诸子学说 93
五、个案:解读《太一生水》 95
【参考论著】 100
【阅读文献】 100
第三讲 《魏书·释老志》与佛教史研究 105
引言:从《魏书·释老志》的研究史说起 107
一、魏晋以后佛教兴盛之原因 109
二、《魏书·释老志》的背景解说 118
三、《魏书·释老志》佛教部分之意义 122
四、佛教百年:《魏书·释老志》与《隋书·经籍志》
中有关佛教史论述的比较 126
【参考论著】 130
【阅读文献】 130
第四讲 关于《老子想尔注》的文献学研究 137
引言:我想讨论的问题 139
一、关于《想尔注》:敦煌文书中道教文献的意义 139
二、考证古书年代和真伪的原则及其问题 144
三、关于《想尔注》成书年代的各种说法 148
四、《想尔注》的内容及其成书年代的关系 151
【参考论著】 155
【阅读文献】 156
第五讲 禅宗的历史学与文献学研究:以神会为例 159
引言:禅宗史上的神会和尚 161
一、关于神会的传统禅宗文献 162
二、敦煌文献的发现及其启迪 164
三、对神会在禅宗史上意义的重新发掘 170
四、重新检讨的结果:方法和结论之间 173
五、在胡适的延长线上:文献学与历史学 179
【参考论著】 181
【阅读文献】 182
【附录1:7—8 世纪之间禅门大事记】 185
【附录2:《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简注】 186
【附录3:胡适有关禅宗史研究年表】 190
【附录4:胡适有关禅史的两段论述】 198
第六讲 《明儒学案》以及明代思想与社会研究 199
引言:明代思想史的基????脉络及其定型 201
一、明代思想史的背景(一) 211
二、明代思想史的背景(二) 218
三、明代思想史的背景(三) 228
四、区域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232
五、结语:研究方法上的问题 234
【参考论著】 234
【阅读文献】 235
第七讲 有关戴震研究的学术史 237
引言:思想史中的人物研究 239
一、同时代人关于戴震的记忆和理解 240
二、汉学还是宋学,考据学家还是哲学家,民族主义者还是启蒙
主义者?戴震的研究史 245
三、梁启超和胡适:1920 年代对戴震的解释 250
四、放回历史背景中:重新理解戴震 256
五、结语:取代顾炎武?戴震作为新思想的典范 263
【参考论著】 264
【阅读文献】 265
附录 现代学术史部分·阅读篇目 267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葛兆光教授二十年间给硕士生讲授“古代中国学术史研究”一课的讲义,共八章,十多年间经其反复修订,主要涉及古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应当掌握的学术方法,以及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与“从头道来”的综述或概论式的讲法不同,本书着重讲述了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化史的大关节上的文献,列述学生应读的一些基本文献,应该了解的古代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些基本问题、相关研究领域的基本论著和一般方法。同时还开列了“现代学术”应该着重阅读的人物。本书虽为“学术史讲义”,内中含有葛兆光教授希望改变文史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的思考,会告诉文史研究生“读什么”和“怎么读”,本书值得文史类研究生反复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学术史+思想史+信仰史,葛老在这些方面果然非常厉害,具体结论或可继续讨论,整体逻辑远超同侪。像胡适先生的禅宗研究,倘若交给今人整理,学术脉络中估计只有东洋某某+西洋某某。不知从何时开始,国人的遣词造句日益洋化,逻辑思维日益洋化,惯于将古人古物古学进行切片处理与量化考察,于是古人古物古学难免沦为《山海经》中的神魔妖怪之类。

评分

评分

##匆匆阅毕,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看葛兆光老师的东西看得太多了,也渐渐熟悉了他的方法?或许可以这样总结,将其看作是不同的对子,精英的与一般大众的,中国的与周边的等等。回到本书,其中《明儒学案》篇似乎带有了正治隐喻。而《戴震》篇涉及的是研究思想史中的具体人物,该篇质量属上乘,不过我总觉得思想史里面掺入了后世人太多的主观判断,以至于思想史的整体面貌就被忽略了。

评分

评分

##葛老师书里的内容很实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前几天到的书,基本上阅毕了。看完之后,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 坏消息是,还是太浮躁了,把研究生和研究生生活想的太简单了。 好消息是,现在才研一,这也是唯一的好消息。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