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制度的运行逻辑究竟如何还是一个依然充满争论的话题。无论是商界、政界还是学界,对以下两个问题是最为关心的:制度如何影响并塑造个体与组织的认知与行为?个体与组织的认知与行为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并推进制度的成型与变迁?
本书即以回答这两个问题为己任,通过制度逻辑视角这一研究社会结构与商业文化的最新理论工具,来剖析制度在家庭、社区、宗教、国家、市场、专业以及公司等多重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动态关系,最终为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提领域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纽带。无论是学者,还是商业精英,或者关注个体与组织运行的普通读者,都会从这种关注制度逻辑的视角获益。
本书作为管理学新制度学派的最新研究成果,荣获美国管理学会乔治•特里图书奖。
##有收获,但不够大。
评分##意料中但得到满足的是:综述了1990年以来组织学关于制度理论的新发展,尽管作者不认为自己是综述。意料中但也能理解的是:确实很有组织学的实用风格,大量概念创新、大量综合,但在社会学眼里这些理论综合太平面了(为什么一定要有哲学纵深呢?)意外的惊喜:用了theoretical research program的拉卡所斯式社会学理论增长观,相当于写了practicing history of institutional theories!这一派早被社会学家忘了,别说这一派,这领域已经20年没有这方面的专著了。
评分##看目录特别偏重组织学的视角
评分作为社会学和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视角”,“制度逻辑”试图构建出超越新制度理论(neoinstitutional theory)的元理论(metatheory ),但以文献综述汇聚观点分析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创性”(虽表现得极为规范和对过往研究的尊重),同时在论证中:1.以“结构与能动”“物质性与象征性”“权变性”“多层级性”等作为其核心内涵,展现的多属“先驱”思想的“自然”延展,本身带有更多的固有结构的特点,而本论大跨度的“能动特征”并不凸显;2.对制度层级由宏观到微观的论证,体现了显微镜般的细致,但“过于深入”反而未囊括“制度之外”的相关论域——逻辑不也应是内外合力塑造的吗?至“元”须先至“源”,故此程如同制度自身的演化,并无尽头……
评分作为社会学和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视角”,“制度逻辑”试图构建出超越新制度理论(neoinstitutional theory)的元理论(metatheory ),但以文献综述汇聚观点分析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创性”(虽表现得极为规范和对过往研究的尊重),同时在论证中:1.以“结构与能动”“物质性与象征性”“权变性”“多层级性”等作为其核心内涵,展现的多属“先驱”思想的“自然”延展,本身带有更多的固有结构的特点,而本论大跨度的“能动特征”并不凸显;2.对制度层级由宏观到微观的论证,体现了显微镜般的细致,但“过于深入”反而未囊括“制度之外”的相关论域——逻辑不也应是内外合力塑造的吗?至“元”须先至“源”,故此程如同制度自身的演化,并无尽头……
评分##读完了。翻译得不错以后别翻了。
评分##翻译基本没有意译 全是表面翻译 看得云里雾里的 的要去看原著才看得懂
评分##翻译的非常糟糕,完全没有表达出作者的真正意图
评分##有收获,但不够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