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雪岩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PART 1
與創傷體驗同行
你的痛苦,誰的錯? - 002
生命需要被寵愛,生命值得被寵愛 - 008
被蠶食的滿足感:那些混淆的體驗正製造著痛苦 - 016
讓來自原生傢庭傷害翻篇,很難,需要很多努力 - 023
小時候缺愛,成年後如何解決? - 030
怎樣盡可能避免“遺傳”父母的性格缺陷? - 034
“父母皆禍害”下的責任不能與幸福不能 - 037
以愛消融恨,遠勝過以恨漫延恨 - 042
PART 2
我們內心那些隱秘的運作
忍不住地發脾氣 - 050
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 - 057
怨婦無人疼 - 065
以“為瞭你好”的名義 - 070
你很委屈,但總有些緣由讓你被嫌棄 - 076
到哪裏去找那個“全好”的人? - 082
控製欲從何而來? - 088
擁抱內心的嬰兒 - 094
PART 3
以現在為起點,嘗試改寫你的人生狀態
在痛苦與修復之間,隔開的是承認 - 106
與戾氣和解 - 111
打破“我不能好”的魔咒 - 117
冰雪下亦有新芽 - 122
無法淘淨的泥沙:低自尊 - 128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 133
反思和堅持,是最好的辦法和教科書 - 139
所謂成長,就是承認痛苦是逃不掉的真實存在 - 146
PART 4
童年積纍的人際經驗決定瞭現在的關係模式
為什麼痛苦的模式會重復? - 158
與人共處:現在的關係,過去的經曆 - 162
與人共處:閤適的溫度 - 168
與人共處:傾聽的心靈 - 173
對於使人痛苦的關係,有一個選擇叫“放棄” - 178
如何理解傢庭生活中的“邊界”? - 183
我該如何對待他? - 187
那些讓人感覺舒服的人是怎樣煉成的? - 193
PART 5
父母的責任:幫助孩子發展,而非決定孩子人生
孩子的癥狀在說話 - 202
受到虐待的孩子為什麼會認同他們的父母? - 209
給寶貝的一封信:“孩子,媽媽不代錶正確” - 212
有時候,母親需要“自以為是” - 225
情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差 - 230
不要讓變態的愛,汙染瞭孩子純稚的心 - 235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所以,一切都是父母的錯嗎?

父母都是凡人,我們理想中的“完美媽媽”並不存在。我們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童年創傷,它們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而“看見”和“承認”是通往和解和療愈的前提,王雪岩用實際案例、細微的筆觸,深度揭示瞭各種傷痛背後的心理機製,幫助我們看見、承認、走齣,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即使我們帶著傷長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王雪岩這兩本書的書名可以互相補充,我們都是帶著傷長大的,但我們都有愛自己的能力。有些章節和《每個人都有愛自己的能力》重復,總體來看,她的觀點融閤瞭精神分析和個體心理學兩派,既肯定潛意識的作用,又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本書辨析瞭“父母皆禍害”的言論,探尋瞭心中各種負麵情緒的來由,解構瞭心中的控製欲,談及瞭自我設限的魔咒,還講到內心關係模式在現實中的碰撞,論述瞭父母在孩子發展中應起到的作用,林林總總,我概括就是:擁有直麵現實,做好自己的勇氣。這就和阿德勒、岸田一郎的觀點類似,讀完此書內心也確實增加瞭在現實中用真情實感去碰撞,去反思和堅持的力量。如果我們遇不到心中那個理想而溫暖的人,那我們可以把自己變成這種人,去傳遞寬容、理解、愛和溫暖。作者編入兩本書中的兩封信很有啓發性,真希望我當初能看到這種文章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非常喜歡王雪岩老師的文字

評分

##好書不厭讀

評分

雪岩老師文筆優美流暢,文風卻犀利得一針見血,很多觀點新穎獨到、直擊人心。也許隻憑一本書未必能修復我們長久以來在成長中受過的創傷,但它至少讓我們認識並帶給我們反思,然後嘗試著做齣一些改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