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教会我们,如何看穿以自由之名伤害自由的人。
本书根据1952年伯林在BBC第三套节目所做的系列演讲整理而成,囊括了伯林关于自由与观念史的原创洞见。伯林向我们表明,正是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等哲人对自由观念的滥用和误读,妨碍了自由观念的发展,也阻碍了个体自由的实现。要真正理解自由,就必须从这些自由卫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赋予自由过多的王冠和权柄。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度,但也断断续续花了不少时间,中途被春节耽搁了一阵,再捡起来读的时候有点忘记前面的内容了,倒回去重读了一会儿。 人类提出“自由”,人类反复论证“自由”,“自由”这个观念被无数人奉为圭臬,但也被人类反复背叛,成为工具。 我还是认为,集体的自由前提是实现个人的自由,就像费希特认为个体必须是绝对自由的,我是我的造物,从“我”延展出来的外部个体和内部个体都必须听从自我,反抗是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保持自我,所以我也认同浪漫主义观念: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正直和奉献。虽然看起来天真幼稚,但它令人热泪盈眶。(KINDLE)
评分 评分 评分##补标 青年时代训练我辩证思维的教材
评分##冷静的演讲辑录,呈现九次修改稿轨迹。这样一本充满经验主义洞见而滔滔不绝的书,我竟读出长久的感动。从法国哲学家到德国浪漫派,爱尔维修,卢梭,乃至费希特和圣西门,伯林义无反顾地谴责他们思想中危害人类自由的危险部分,又能中正指出他们给予人类的精神遗产。说到底,这是伯林关于两种自由——消极和积极——最雄辩而又急切的辩论,虽然不乏语焉不详的瑕疵,却能振奋人心而给予更深维度的思索。关于人类自由的论述,最后变成关于选择行为本身的不容置疑性,宇宙本不和谐,充满价值冲突,正因如此,选择权才是人的属性。对这属性的捍卫,会把伯林导向相对主义者的陷阱,但他不是道德相对论者,如其所是,事情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人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话虽直白浅近,却是清明的思想路径。伯林用经验的头脑抵达了先验的内核,由此迷雾得以驱散。
评分##第二本伯林。本书异常的好读,完全不像其他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前半部分伯林冷静克制的评价了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和迈斯特六人的自由观,后半部分收录了伯林关于两种自由观念的稿件。爱尔维修,自以为是政治学领域的牛顿;卢梭认为自由是一种绝对的价值,不可调和,不可妥协;费希特篇有关康德的大量讨论,自由在德国的意义迥异于英法思想家所赋予它的意义;黑格尔(个人认为最有障碍的一篇)非常赞同暴力的必要性,“用薰衣草香水治不好坏疽”;圣西门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最终降临世上拯救众生的伟大弥赛亚;迈斯特为18世纪过于乐观的社会学说提供了一枚强效的矫正剂。伯林非常有洞见的把自由划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也提到了启蒙运动后人们退守内在堡垒,最后以一元论和多元论结束。值得反复阅读。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