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
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 -------------
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第一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踩一步都惊叹不已。
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凝视那些脸,凝视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其实标题应该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玩物”。孩子不是玩具,他有独立的思想和选择,不可能完全按家长的期待去走每一步路,以爱为名义的控制和要挟成了最大的伤害。家长们是应该看看这本书,但我又很怀疑他们是否会真的改正,我们这一代父母习惯性打压自己的儿女,生怕他们骄傲,我从小努力争气,但似乎永远无法取悦他们。弟弟出生后,妈妈枕边放了一本卢勤的书,多夸夸你的孩子之类,但看起来没什么效果,弟弟也是跟我差不多一样长大的。等到我完成了所有的目标,超出了父母的预期,也不再期望他们满意,却忽然垮掉了,从小到大对我的严格要求内化成完美主义,再不用他们监督我,我是自己最大的剥削者,永远也不会对自己满意。这时父母说,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对不起,长久这样生活,我已经很难回去了。我成了一个很难快乐的人,虽然并不是他们的初衷。
评分##母亲。几乎全部都是母亲。难道亲子关系中的亲指的只是母亲么?父亲去哪儿了呢?我知道,他们要工作,他们很忙。但孩子毕竟是两个人的孩子,从小只由母亲照顾,那和生活在单亲家庭有什么两样呢?而这个问题,这个一直在故事里盘旋的问题却很少在书中提到。归根结底,畸形的社会造成了畸形的家庭。父亲形象的缺失或者父母两者不平等的关系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损伤,而悲剧也会继续下去。
评分##读起来很容易;叙事感很亲切。好像有个朋友刚好是家庭教师,刚好约了下午茶,随便聊聊天,就谈起这些事。可能是个秋天,气温快要降下来,但太阳透过玻璃照在身上,又还算暖和。所以心底不至于特别凉,也没有特别被震动。 目前读到的几个故事,即便没有亲眼见到过,也想象得出来。非常合乎逻辑,太好理解了,就在身边发生着。但是你完全没办法指摘。因为是别人家的小孩,也因为自己也一样不太懂怎么教小孩。 有点无奈,但毫无办法,所以只能笑一笑,然后决定自己不要生小孩。(끝) 不过说实话,我们社会上哪天能开设一门父母课呢?决心养育下一代之前,我们强制安排上几堂义务教育课?(逃课就抓去监禁)为什么做别的事都要学,为人父母好像就特别顺理成章?凭什么啊…… (但不是我自己会买来读的书……书腰简介有点迷……
评分 评分##吴晓乐很会讲故事。她的故事讲得好,并不仅仅在于叙述的清晰易懂,或感情的真挚,更在于她能并没有试图寻找道德高地,或者教育中的“失败”现场的始作俑者。她怀抱着让人敬畏的自省和共情,认真而尽量公允地试图了解故事中每个参与者的动机、情绪,把他们都作为一个个真实的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教育公式中影响最终运算结果的变量而已。
评分##做父母难,做儿女也难,身为一个家庭环境轻松的人,读起来觉得简直窒息。父母觉得自己尽心尽力,孩子觉得万念俱灰,这里9个故事的矛盾是相同的,就是父母将孩子当作孩子,而不是人。急于传授经验、纠正错误、规划前程,这是“正确”的,但也是“坏”的。为人父母,真的是一件非常艰难非常慎重非常漫长的工作。或许正如伊坂幸太郎所说,做父母要是要经过考试就好了。
评分 评分##关于爱的伤害,教育问题成为亲子关系中的隐雷引线,九个不同家庭教育下的母子相爱相杀真实故事。由家教老师(旁观)和孩子(弱势)的视角去讲述,这些家庭中的父母,本就带着个人的狭隘经验认知缺失而来,或是过度漠视,或是过度强加,环环密扣的用力过猛,经久情感胁迫,以至惨痛成长阴影。听起来确实很像“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的故事,再深入其后,台湾甚至东亚女性的社会问题在女性产后回归家庭(职场也不友好),父亲缺席子女教育,母亲将家庭与子女教育视为自己最大成果,不由放大了焦虑缩小了视焦,一个非正常心态的母亲,如何能够权衡尊重到子女,一个不同性格的个体,需要自由意志成长的人生。谁的人生不是单向无返,一切不能推翻重来。写真实震撼只需要这样一支淡淡自然素朴笔,同名电视剧倒让我疑心会容易煽情过度。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