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与孩子的美感对话 当孩子涂鸦时,创意的美学教养从此开始 與孩子的美感對話 當孩子塗鴉時,

【中商原版】与孩子的美感对话 当孩子涂鸦时,创意的美学教养从此开始 與孩子的美感對話 當孩子塗鴉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秀娟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美学启蒙
  • 儿童绘画
  • 涂鸦
  • 创意培养
  • 艺术教育
  • 原版绘本
  • 中商原版
  • 亲子互动
  • 美感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方言
ISBN:9789869556453
商品编码:3011384000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當孩子塗鴉時,創意的美學教養從此開始
开本:20开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與孩子的美感對話:當孩子塗鴉時,創意的美學教養從此開始》
作者:金秀娟 譯者:葉雨純 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18/01/1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556453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APPLE美學、Google創新,全世界都在推的美感與創造力教育暢銷數萬冊,父母口耳相傳必讀教養經典——韓國政府認定的創新美學教育課程大公開!全球各國教育領域都在提倡美感教育,為什麼?美感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步,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還能提升包括同理心、專注力、負責任、獨立自主、主動學習……★ 孩子並非輸在起跑點,而是輸在你的態度父母的「過熱教育」往往讓孩子有壓力;缺乏興趣地被迫學習,只會招來負作用。譬如,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看到別人家小孩上才藝班,也急忙將孩子送去學才藝。不料孩子最後卻成了不快樂的「才子才女」,做任何事越來越不起勁。本書作者,具美術專業的金秀娟老師,看到許多不當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孩子的創意,她開始投入孩童美術教育的工作,發展出一套從「美感教育」中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心法:心法1:打造孩子想做出什麼的情境,放手讓他自由發揮心法2:別再用填鴨式教育,給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心法3:找出孩子的興趣,有「欲望」就能全心投入心法4:要求完美是不合理的,試著從孩子的立場與視角來看待事情心法5:就算失敗,也要鼓勵孩子堅持,建立「做就對了」的信念★ 放手讓孩子嘗試,美感教育能發揮天賦孩子遇到困難時,很多父母都會立刻幫忙解決。沒想到卻讓孩子養成依賴,漸漸地不去思考、缺乏判斷力。試著在孩子露出困惑、求救的眼神時,讓他們自己面對問題吧!必要時再予以協助;下指令很簡單,但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更能激發能力。美感教育可以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不是要教會孩子使用什麼技法,更不是告訴他們什麼東西該如何畫、如何做;而是透過適性引導,讓孩子的表達欲望和創意達到最大化,繼而挖掘出孩子的潛在能力:創造力GET!養成發想新點子的習慣,不會模仿或背誦他人作品思考力GET!孩子熱愛新奇樂趣,不喜歡重複,拼貼藝術也有新創意感受力GET!參觀美術館、接觸大自然,身歷其境更有領悟溝通力GET!孩子能勇於表達想法,也能採納朋友的意見自信心GET!讚美更能激發實力,即使是荒唐想法也要認可自我挑戰GET!美感教育不是要培養製作能力,而是挑戰新事物的精神★ 12個激發孩子天賦的小祕訣書中分享適用於大多數孩子、父母在家也可以靈活運用的方法,既簡單又容易實行。例如:01準備各種的材料,增加孩子製作的欲望02讓孩子自在地待在房裡獨立作業,別給他必須收拾的壓力03讓孩子在完成的作品中加入文字,有助於邏輯思考04熟悉某種素材後嘗試變形,可以訓練應用能力與創意05再怎麼好笑、不像樣的作品都要大力讚美06讓平面作品立體化,孩子能感受三次元空間概念
本書特色※2002年,文藝振興院(現為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選入兒童美術課程※韓國權威教育電視台EBS〈60分父母〉介紹的兒童創意增進讀物
誠摯推薦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林平國家教育研究院「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主持人 洪詠善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所退休教授 蘇振明(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金秀娟
首爾大學西洋畫學科暨同科系研究所畢業。1997年,設立「腳步聲大的孩子」工作室。2002年,其開發的課程被納入文藝振興院(現為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的兒童美術教育課程中,創新的教育內容深受國家機關的肯定。個人與團體作品曾屢次在藝術的殿堂(1993年)與仁寺藝術中心Insa Art Cente(2002年)展出。也撰寫國小、國中、高中美術教科書。現負責「腳步聲大的孩子」工作室營運。著有《黃色畫家—梵谷》、《猜謎畫家—雷內?馬格利特》、《恐龍和螞蟻》、《腳步聲大的孩子更有創意性》等等。
譯者簡介
葉雨純
喜歡沉浸在不同國界的文字中,轉換字裡行間的溫度。譯有《50公分的世界:進入我生命的腦麻小貓,未來》、《今天也是快樂的一天》、《蜷曲的日子也是我的人生》、《人生的八個關鍵字》、《寒天蒟蒻 低GI美味料理》等書。賜教/yopusun/
目錄
二版序 創意起於自發性的態度初版序 成就孩子的無限可能前 言 孩子表達欲望與創意力極大化Chapter1培養美感,先有欲望和自主性01 腳步聲大的孩子更有創意02孩子有欲望,創作讓人耳目一新03 持久力和專注力取決於欲望04 稱讚帶來自信,孩子更勇於表達05渴望自己動手才能獨立創作?06 共同創作,學會互助與體諒Chapter02培養創意,先有表達動機01多看、多讀、多體驗,美感教育的關鍵02 習慣動腦的孩子,非要絞盡腦汁才過癮03想像力和純真,孩子成為畫家的天賦04培養色感,從大自然學習最有效05 顏色接觸越多,色感越豐富06 大張畫紙能養成持久力和專注力07 立體感作品,可以培養空間概念08 拼貼藝術,提升變通性思考力09 多元美感整合力,讓孩子拍部電影吧10孩子越有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Chapter03培養夢想,先捨棄僵化與框架01 創造力,來自不受限的思考02父母的從容態度,能守護孩子的純真03沒有絕對的教育方式,老師的變通很重要04適性引導,孩子天賦不會受限05創造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附錄1:激發孩子天賦的祕訣附錄2:寫給父母和老師的話01蓋上腳印02傾聽孩子分享的故事03教學,就像在製作美味料理04在共學中得到的笑容05老師把我的畫毀了啦!06滾珠遊戲的反擊?07親子美術年齡的共同成長?08增加孩子自信心的作品展09激勵鬥志的禮物後記 繼熱情與感動之後——「愛」
书籍简介: 书名:【中商原版】与孩子的美感对话 当孩子涂鸦时,创意的美学教养从此开始 正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涂鸦不仅仅是随意的线条和色彩堆砌,它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直观表达,是创意萌芽的初始阶段,也是美学素养建立的基石。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捕捉并引导孩子在涂鸦过程中展现出的无限潜能,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富有启发性的美学教养方法。 我们常常误以为孩子的涂鸦是杂乱无章的,缺乏逻辑和章法。然而,每一笔涂鸦背后都蕴含着孩子对形状、空间、颜色以及情感的独特理解。这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转变观念,将涂鸦视为一次珍贵的、与孩子进行“美感对话”的契机。 第一部分:理解涂鸦的语言——解码孩子的视觉日记 本部分首先建立起一个基础认知:涂鸦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详细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涂鸦的特征——从最初的无目的性划痕,到符号的出现,再到对具象事物的模仿与重构。 从乱到序的演变: 我们将剖析“圈圈”、“点点”、“线条”是如何逐步演变成孩子表达自我、构建世界的符号系统的。例如,一个圆形可能代表太阳、脸庞,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家。理解这些“儿童图式”的含义,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色彩的情绪地图: 孩子对颜色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情感投射。本书将指导您识别红色、蓝色、黄色在孩子作品中可能代表的兴奋、平静或不安。我们不应强求色彩的“写实性”,而应尊重其“情感性”。 空间与构图的初探: 观察孩子如何安排画面元素,能看出他们对空间关系和群体概念的初步认识。例如,他们将人物画得很大,将背景留白,这本身就是一种构图选择,反映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第二部分:创造对话的环境——搭建美学体验的桥梁 美感对话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本书强调提供一个安全、开放且资源丰富的环境,让孩子的创意自然流淌。 材料的魔力: 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和组织不同质地、不同特性的艺术材料。蜡笔、水彩、泥土、自然物,每一种材料都以独特的方式激发孩子不同的感官体验和创造力。重点在于“过程”而非“成品”。 提问的艺术: 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孩子的思考,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书中提供了大量开放式提问范例,例如:“你用这种颜色,是想告诉我什么感受?”、“这个大大的形状,它在做什么呢?” 引导孩子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培养他们的表达和逻辑能力。 “做中学”的实践: 鼓励家长放下身段,与孩子一同体验创作的乐趣。共同尝试新的技巧、接纳彼此的不完美,在协作中建立信任和共情。 第三部分:超越评价——培养内在的审美驱动力 真正的美学教养在于培养孩子对美的敏感度和自我欣赏的能力,而非追求外部的赞美或技术上的精确。 赞美与反馈的平衡: 避免空泛的“画得真好”,转而关注具体细节的描述性反馈。例如,指出线条的力度、色彩的对比,让孩子知道“好”在哪里,从而激励他们继续探索该方面。 接受“丑陋”与“错误”: 许多家长会不自觉地试图纠正孩子对比例、透视的“错误”认知。本书坚决主张保护孩子的原创性和探索欲。那些看似“不成形”的作品,恰恰是他们探索世界边界的珍贵记录。 审美迁移: 如何将涂鸦中培养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从餐桌的摆盘到衣物的搭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到看待人际关系,美感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艺术教育理论与大量实战案例,力求将深奥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家长可以立即执行的日常活动。我们提供清晰的步骤指导,辅以精美的插图解析,帮助家长清晰地认识到,每一次孩子拿起画笔,都是一次自我发现和世界连接的壮丽旅程。通过与孩子的美感对话,我们不仅在教导他们绘画,更是在塑造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充满好奇、富有创造力、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美。这是一本关于耐心、观察和深度连接的育儿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并存的,这一点非常难得。它没有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大量穿插了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和场景描述。这些场景的选取极其巧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却又常常感到困惑的瞬间。作者在分析这些场景时,既能指出问题所在,又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且富有弹性的应对策略。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我的日常互动中,惊喜地发现,原本僵硬的关系开始变得柔软起来,沟通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但又远超一般手册的深度,是那种能让你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持续进步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很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挑选过的材料。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艺术感,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立刻联想到一种宁静而富有深意的氛围。我特别喜欢内页的排版,文字和留白的空间分配得很讲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拥挤感。即便是随手翻阅,也能感受到设计者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而且,书脊的处理也很牢固,感觉即便是经常翻看也不会轻易损坏。整体来说,这本书从外到内都散发着一种高品质的审美气息,光是捧在手里,就觉得心情愉悦,仿佛已经开始了一场视觉的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口吻,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在与你娓娓道来。语言的运用非常细腻,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每句话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生动的故事或深刻的哲理。我读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辞,思考它们背后蕴含的深意。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极其生活化、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收获良多。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让人感觉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非常扎实,看得出作者在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和长期的观察积累。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意义。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性,每一个论断都有理有据,逻辑链条清晰流畅,让人信服。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流于表面的“育儿小窍门”,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思考工具,它教会你如何“看”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认知结构被重新梳理了一遍,对于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洞察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情感共鸣是极其强烈的,几乎是每读一页,内心都会被触动一次。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成长过程中被忽略的一些柔软角落,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和“创造力”的渴望。作者的笔触中流淌着一种深沉的爱与理解,让人感到被全然接纳,压力瞬间得到释放。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种种冲动和不被理解的时刻,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温暖的酸楚。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同时也给予了我们面对这些需求的勇气和温柔。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养的书,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疗愈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