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怎么办(双色) 9787121151965 电子工业出版社

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怎么办(双色) 9787121151965 电子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徐凯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元器件
  • 元器件选用
  • 元器件检测
  • 电子技术
  • 电子工程
  • 电路分析
  • 实操指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教材
  • 600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51965
商品编码:298925379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怎么办(双色)

定价:39.80元

作者:孙徐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211519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问答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对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的实际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了全面深入的讲解。涵盖了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器和变压器,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稳压电路,显示器件等方面的知识原理和检测应用。这些内容均是电子工作人员在实际选择与检测电子元器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本书具有“一学就会、即学速用”的特点。
本书资料翔实、分类明确、结构合理、通俗易懂,是电子技术人员随身携带的数据资料速查手册。
本书可作为中等电子职业学校相关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电子初学者、电子技术从业人员、产品开发及生产设计人员和广大电子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电阻元件的选用与检测
 1.1电阻元件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1.2电阻元件的选用方法
 1.3电阻元件的检测方法
第2章 电容元件的选用与检测
 2.1电容元件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2.2电容元件的选用方法
 2.3电容元件的检测方法
第3章 电感元件的选用与检测
 3.1电感元件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3.2电感元件的选用方法
 3.3电感元件的检测方法
第4章 半导体二极管的选用与检测
 4 1半导体二极管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4.2半导体二极管的选用方法
 4.3半导体二极管的检测方法
第5章 半导体三极管的选用与检测
 01半导体三极管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5.2半导体三极管的选用方法
 5.3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第6章 场效应晶体管和单结晶体管的选用与检测.
 6.1场效应晶体管和单结晶体管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6.2场效应晶体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选用方法
 6.3场效应晶体管和单结晶体管的检测方法
第7章 晶闸管的选用与检测
 7.1晶闸管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7.2晶闸管与晶闸管模块的选用方法
 7.3晶闸管的检测方法
第8章 集成电路的选用与检测
 8.1集成电路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8.2集成电路的选用方法
 8.3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
第9章 稳压集成电路的选用与检测
 9.1稳压集成电路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9.2稳压集成电路的选用方法
 9.3稳压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
第10章 显示器件的选用与检测
 10.1显示器件选用与检测的必备知识
 10.2显示器件的选用方法
 10.3显示器件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元器件工程师的实践指南:电路设计与故障诊断》 本书旨在为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调试和维修的工程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技能框架。 它聚焦于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应用技巧以及在实际电路中出现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提升电路设计的鲁棒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高效解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部分:元器件选用的核心要素与策略 电子元器件是构成一切电子设备的基础。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元器件选用的关键考量因素,并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决策策略。 深入理解器件规格书: 器件规格书(Datasheet)是工程师最直接、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我们将详细解析规格书中各项参数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 电气特性: 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响应、速度、精度、噪声系数、功耗等。如何理解这些参数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它们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机械特性: 封装类型、尺寸、引脚定义、散热要求、安装方式等。如何根据实际的PCB布局、散热设计和生产工艺来选择合适的封装。 可靠性参数: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失效率、工作温度范围、湿度敏感度等。理解这些参数对于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特殊应用说明: 许多规格书会包含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建议或注意事项,这能有效避免潜在的设计陷阱。 性能与成本的权衡: 在电子设计中,性能、成本、功耗、体积和可靠性往往是相互制约的。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在这些因素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功能优先级分析: 明确电路的核心功能和性能指标,优先满足关键需求。 系列化与标准化: 优先选择行业内广泛使用、供货稳定、价格合理的标准器件,减少供应链风险。 替代品评估: 当主推器件供应紧张或成本过高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估和选择性能相近的替代品。 环境与可靠性考量: 电子产品并非总是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下工作。 工作温度与湿度: 如何根据产品的工作环境选择具有足够宽工作温度范围和良好湿度耐受性的器件。 电磁兼容性(EMC): 如何考虑器件自身的电磁辐射和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度,以及如何通过器件选型来降低EMC设计难度。 电源波动与瞬态冲击: 如何选择能够承受一定范围电源波动的器件,以及如何通过器件(如TVS二极管、保险丝)来保护电路免受瞬态电压冲击。 功率器件的选用: 电阻器: 功率、精度、温度系数、阻值范围、封装(贴片、插件、功率电阻)。 电容器: 类型(陶瓷、电解、钽、薄膜)、容量、耐压、ESR(等效串联电阻)、ESL(等效串联电感)、温度特性、极性。 电感器: 类型(功率电感、射频电感)、电感值、饱和电流、额定电流、Q值、封装。 二极管: 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开关二极管、TVS二极管(瞬态电压抑制器)等,关注其正向压降、反向漏电流、峰值反向电压、额定功率。 三极管: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BJTs) 和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MOSFETs)。重点关注其击穿电压、最大集电极/漏极电流、导通电阻(Rds(on))、开关速度、功率耗散。 集成电路(IC): 线性稳压器、开关电源控制器、运放、逻辑门、微控制器(MCU)、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关注其供电电压、功耗、输入/输出特性、功能集成度、封装、工作温度。 新兴元器件与技术: 简要介绍一些在特定领域日益重要的元器件,如MEMS传感器、光电器件、功率半导体的新材料(SiC、GaN)等,及其基本选用考量。 第二部分:电路设计中的元器件应用实践 精选的元器件需要在合理的电路设计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本部分将聚焦于元器件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PCB布局与布线优化: 电源和地线设计: 如何设计低阻抗的电源和地平面,减少电压跌落和串扰。 信号完整性: 关键信号线的阻抗匹配、串扰抑制、信号延时控制。 散热设计: 针对高功率元器件,如何通过PCB布局、散热片、风扇等方式进行有效散热。 EMC设计考量: 滤波电路设计、屏蔽措施、去耦电容的布局与选择。 电源电路设计: 线性电源: 稳压器的选择与应用,如何处理纹波和噪声。 开关电源: 整流、滤波、PWM控制,电感和电容的选择对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 电池管理系统: 充电IC、保护IC、电量计的选用与集成。 信号调理与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 跨阻放大器、差分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的搭建,运放参数(带宽、压摆率、输入失调、噪声)的匹配。 模拟前端: 传感器信号的采集、滤波、放大和数字化。 数字逻辑与微控制器接口: 电平转换: 不同逻辑电平之间的兼容与转换。 外部接口: SPI、I2C、UART、USB等接口的设计与器件选择。 时钟电路: 晶振、时钟发生器的选用与稳定性。 射频(RF)电路基础: RF器件特性: 阻抗匹配、S参数、噪声系数等。 RF无源器件: 匹配网络、衰减器、滤波器等。 保护电路设计: 过压保护: TVS、压敏电阻、肖特基二极管的应用。 过流保护: 保险丝、PTC(自恢复保险丝)、电流检测电阻。 防静电(ESD)保护: ESD保护器件的选型与布局。 第三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理论设计终将落地到实际的调试与维修。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快速、准确地定位和解决元器件引起的故障。 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与工具: 现象分析: 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包括间歇性、偶发性还是固定性。 目视检查: 检查元器件是否有烧焦、鼓胀、变形、漏液等物理损伤。 万用表应用: 交流/直流电压、电阻、二极管导通测试、电容充放电特性初步判断。 示波器应用: 信号波形观察(幅度、频率、占空比、上升/下降沿)、噪声分析、时序异常检测。 逻辑分析仪: 用于数字信号的时序和状态分析。 热成像仪: 快速定位发热异常的元器件。 信号发生器/电源: 用于单元电路的功能验证和故障模拟。 各类元器件的典型故障模式与诊断: 电阻器: 开路、短路、阻值漂移(常见于功率电阻过热或老化)、接地不良。 电容器: 短路(最常见)、开路、容量下降、漏电流增大(尤其电解电容)、ESR增大。 电感器: 短路(绕组短路)、开路(断线)、磁芯损坏、饱和。 二极管: 开路、短路、漏电流增大、反向击穿。 三极管/MOSFET: 开路(栅极开路、漏极/集电极开路)、短路(栅漏短路、漏源/集射短路)、特性下降(如MOSFET的Rds(on)增大)。 集成电路(IC): 损坏(常见于供电异常、静电放电)、内部逻辑错误、封装虚焊、引脚氧化/腐蚀。 晶振/时钟芯片: 停振、频率不稳定、输出幅度不足。 故障定位策略: divide and conquer (分而治之): 将复杂电路分割为多个功能模块,逐个排除。 从输入到输出/从输出到输入: 跟踪信号流,判断故障发生在哪个环节。 电源和地线检查: 许多故障根源于电源不稳定或地线问题。 关键节点信号验证: 检查ADC输入、DAC输出、MCU的时钟、复位等关键信号。 替换法(谨慎使用):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用已知良品替换怀疑故障的元器件。 常见电路故障的案例分析: 电源不稳/输出纹波过大: 滤波电容ESR过大、稳压器损坏。 设备无响应/死机: MCU复位电路问题、关键时钟信号丢失、供电异常。 通信中断: 接口芯片损坏、信号线短路/开路、上拉/下拉电阻问题。 信号失真/噪声过大: 运放选择不当、PCB布局不合理、地线干扰。 元器件过热: 驱动能力不足、工作点设置错误、短路故障。 预防性维护与可靠性提升: 设计审查: 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元器件选型和电路评审。 品控测试: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进料检验(IQC)和出货检验(OQC)。 老化测试: 对产品进行充分的应力测试,提前暴露潜在问题。 知识经验积累: 记录和分析产品中的常见故障,形成知识库,指导后续设计和维修。 本书的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讲解了元器件的原理和选用依据,又提供了大量实际应用和故障排除的案例。 注重细节: 强调规格书的解读,以及参数选择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系统性: 从元器件的选用到电路设计,再到故障诊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 旨在解决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侧重于工程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书,工程师将能更自信、更高效地进行电子产品设计,并能迅速准确地定位和解决电路中的各类问题,从而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元器件工程师。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浓浓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虽然我不是电子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也一直在业余时间捣鼓各种小玩意儿。平时遇到问题,多是靠网络上的零散信息和论坛里的讨论来解决,但这种方式往往缺乏系统性,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容易遗漏很多关键细节。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眼前一亮,感觉找到了“救星”。“通用电子元器件”这个词组,暗示了这本书会覆盖市面上最常见、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那些元件,比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等等。而“600个”的数量,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意味着它不会只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到每一个具体元器件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关注书中的“选用”部分,毕竟在琳琅满目的元器件面前,如何做出最优选择,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它会不会详细解释不同参数的意义?如何根据电路的性能要求来匹配元器件?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选型技巧或者经验之谈?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有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元器件推荐,例如在音频电路中应该选用哪种电容,在电源电路中又该如何选择滤波电容等等。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技术爱好者,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然而,在浩瀚的电子元器件领域,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在迷雾中前行的旅人,缺乏清晰的指引。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这几个字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选用”意味着我将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各种元器件的特性、参数以及它们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的分类、工作原理、关键参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根据电路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实用的选型方法论,让我不再盲目猜测,而是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检测”这个词也让我倍感振奋。很多时候,我们购买的元器件并不一定都能达到理想的性能,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完整、易学的元器件检测技术,涵盖常用的检测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元器件的典型故障检测步骤,那将极大地提升我DIY项目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评分

说实话,自从开始接触电子制作,我最大的“敌人”就是那些看不懂、用不对的元器件。每次在网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元器件列表,都感觉像是在看天书。这本书的名字,“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最关心的是“选用”这个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样,教我如何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去选择最合适的元器件。比如,当需要滤波时,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电容?在构建放大电路时,如何挑选合适的晶体管?是不是有一些经典的选型原则或者经验法则可以遵循?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元器件的选择是如何影响电路性能的。另外,“检测”这个词也让我眼前一亮。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电路,却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坏元件而功亏一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通用的元器件检测方法,无论是基础的万用表测量,还是更专业的仪器使用,都能让我对元器件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大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但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每次看到复杂的电路图,最让我头疼的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元器件符号,它们代表着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总是希望有一本能够系统地讲解这些元器件的书籍,能够让我从根本上理解它们。这本书的名字,“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听起来非常全面,涵盖了“选用”和“检测”这两个对我至关重要的方面。“选用”部分,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清晰的指导,让我知道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应该如何去选择最合适的元器件。比如,在设计音频放大电路时,应该如何选择电容和电阻?在制作电源电路时,又应该注意哪些元器件的参数?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选型建议和技巧。而“检测”部分,更是让我感到惊喜。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元器件并不一定都是完好的,学会如何检测它们的性能,是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我非常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让我能够自己动手去判断元器件的好坏。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电子技术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和讲解电子元器件的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电子技术资料,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本书的标题“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猜想它会涵盖绝大多数我们在实际项目中会遇到的电子元件,并且“600个”这个数字也暗示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特别看重“选用”这个部分,因为在实际制作中,选择合适的元器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率和最终的性能表现。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元器件的特性、参数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设计一个稳压电路时,应该如何选择稳压二极管?在处理高频信号时,又应该注意哪些元器件的特性?同时,“检测”这个词也让我非常兴奋。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元件不一定是合格的,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元器件检测方法,包括使用万用表等基础工具,甚至是介绍一些更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技巧,那将是极大的福音。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需要的!作为一名刚刚踏入电子设计领域的初学者,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元器件世界里找到方向。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适合我的项目需求的。而这本书的“选用”部分,无疑为我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我非常期待它能够详细地讲解各种常用元器件的特性,比如它们的耐压、电流、频率响应、功耗等关键参数,并且能够给出清晰的选型指导,甚至是一些实用的参考表格或公式,帮助我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元件。更让我欣喜的是,“检测”这两个字,这正是许多初学者都非常头疼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买来的元器件不一定都能正常工作,或者是在焊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掌握一些检测方法来判断元器件的好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检测技巧,比如如何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通断和极性,如何判断电容是否漏电,以及如何评估三极管的放大能力等等。

评分

我一直深陷于电子元器件的海洋,时常感到迷失。每次打开电子元件商店的网站,面对成千上万的型号和参数,我都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的一大福音。“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这个标题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选用”两个字,是我最渴求的部分。我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电阻能够满足我电路的精度要求,什么样的电容才能提供稳定的滤波效果,什么样的三极管才能承受预期的功率。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教我如何解读元器件的数据手册,如何根据电路的实际需求去匹配最合适的元器件。也许书中会有一些关于元器件选择的通用原则,或者是一些针对特定应用的选型指南。而“检测”这两个字,更是让我欣喜若狂。我经常担心买到的元器件不合格,或者在焊接过程中损坏。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简单易学、切实可行的元器件检测方法,让我能够自己动手判断元器件的好坏,那将是多么棒的一件事!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用最简单的工具,例如万用表,去辨别出那些“问题”元件。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实,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书的纸张质量不错,摸起来光滑细腻,印刷清晰,文字和图表都很规整,双色印刷也让版面显得不那么枯燥,阅读起来更舒服。封面上“600个”这个数字非常醒目,我猜想里面会详细介绍不少于600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宝库。作为一名电子爱好者,我经常在项目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元器件,有时会因为不了解它们的具体参数、特性或者适用范围而感到困扰,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系统的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元器件的选用。而且,书中提到“检测”部分,这更是我急需的,很多时候买回来的元件不敢直接用,总是担心质量问题,学会检测方法能大大提高项目成功率,省去不少试错的成本。我特别期待里面关于一些比较生僻但很关键的元器件的介绍,比如一些特殊用途的二极管、三极管,或者是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一样,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辨别好坏,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元器件,让我的电子制作之路更加顺畅。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名对电子世界充满热情但又略显笨拙的自学者,我经常被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型号、参数和规格弄得头晕眼花。每次在电子市场或者网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列表,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之所以会被“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这个标题吸引,是因为它准确地抓住了我最痛的点。首先,“选用”这个词,直接指向了我最迫切的需求——如何选择合适的元件。我需要知道,在设计一个电路时,什么样的电阻值才能满足要求,什么样的电容容量才不会影响信号,什么样的三极管才能承担预期的电流和电压。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选型指南,甚至是一些计算公式或者参考图表,帮助我快速找到正确的答案。其次,“检测”部分更是让我激动不已。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元件不一定是全新的,或者是质量参差不齐的。学会如何检测元器件的好坏,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能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我特别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比如用万用表如何测量电阻、电容、二极管的通断和极性,或者是一些更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技巧。

评分

在电子制作的道路上,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虽然努力地向前,但总会时不时地撞到南墙。一本好的参考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我走出迷茫。这本书的名称,“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听起来就非常有针对性,并且数量庞大,这意味着内容会非常丰富和实用。我最看重的是“选用”这个环节,因为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石。很多时候,我都能设计出电路图,但是到了实际搭建阶段,就卡在了元器件的选择上。比如,同一个功能的集成电路,可能就有不同的型号,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哪一个更适合我的项目?是不是需要考虑功耗、封装、工作温度、甚至是价格?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同时,“检测”这个词也让我非常期待。很多时候,拿到手的元器件不一定都能完美工作,特别是从一些非官方渠道购买的时候,质量更是难以保证。如果书中能详细介绍如何利用万用表等常用工具来检测元器件的性能,甚至是一些进阶的检测方法,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