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 9787564714222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 9787564714222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天云 著
图书标签:
  • 视频流量分析
  • QoS管理
  • 网络性能
  • 数据通信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网络优化
  • 流量工程
  • 视频点播
  • 网络质量
  • 带宽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714222
商品编码:298928154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

定价:45.00元

作者:黄天云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64714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提供了对视频流量进行模拟和性能分析的一般化方法,以及保证IP上视频流传输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研究了常见的视频流量模型、典型的视频流量管制和整形算法,以及速率—失真理论在流视频传输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PEG—2的分层编码、MPEG—4的基于对象体系结构,以及MPEG—4精细粒度可扩展编码FGS的优化传输方案和调度策略。

目录


章QoS参数定义和网络控制
 1.1 QoS参数定义和网络映射
 1.1.1 QoS参数定义的参考模型
 1.1.2网络特性向QoS参数的映射
 1.2 IP和ATM网络的QoS参数定义
 1.2.1 ATM网络的QoS参数定义
 1.2.2 IP网络的QoS参数定义
 1.2.3 IP和ATM网络的QoS参数规范对比
 1.3 IP QoS的几种主要体系结构对比
 1.3.1综合业务模型InteServ
 1.3.2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
 1.3.3多协议标识交换MPLS
 1.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视频数据模型与编码表征
 2.1 图像和视频内容的表示
 2.1.1 图像的分析与分类
 2.1.2视频数据的表示与索引
 2.1.3运动分析与视频分段
 2.1.4视频数据的组成模型
 2.2基于内容的索引和检索
 2.2.1基于内容的检索与相似匹配
 2.2.2查询公式化和表现
 2.2.3查询优化
 2.2.4查询结果及检索的重构
 2.3视频数据的编码表征
 2.3.1 MPEG系列标准概述
 2.3.2 MPEG视频数据的编码表征
 2.3.3编码视频数据的位流语法描述
 2.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网络业务流量分析模型
 3.1传统网络业务流量模型
 3.1.1 引言
 3.1.2网络业务流量模型
 3.2 自相似网络流量模型
 3.2.1 随机游动和布朗运动(Random Walk&Brownian; Motion)
 3.2.2二阶自相似过程(Second.Order Self—Similar Processes)
 3.2.3 自相似现象的随机模型
 3.2.4随机过程模型的选择——自相似或非自相似
 3.3文献评述
 参考文献
第四章视频流量模型与性能分析
 4.1 MPEG VBR视频流——统计特性及其模型
 4.1.1 引言
 4.1.2主要的工作
 4.1.3视频分段
 4.1.4场景聚类
 4.1.5场景切换——四状态Markov调制链
 4.1.6场景建模
 4.1.7 小结
 4.2聚合VBR视频流的Alpha平稳自相似随机模型分析
 4.2.1 引言
 4.2.2定义和参数估计
 4.2.3 Alpha自相似随机变量的产生
 4.2.4聚合VBR视频流模型分析
 4.2.5试验仿真和定量比较
 4.2.6 小结
 附录4.1 多聚合视频流收敛性分析
 附录4.2 α—平稳自相似输入排队系统的分析
 4.3基于Markov到达过程MAP的分层视频流量模型
 4.3.1 Markov到达过程MAP
 4.3.2分层视频的MAP流量模型
 ……
第五章IP和ATM网络的视频流量控制算法
第六章R—D优化模型与MPEG流视频传输
第七章基于对象分级编码视频及多优先级传输
第八章MPEG—4 FGS视频传输质量定义及调度算法
附录缩写词汇表

作者介绍


  黄天云,男,1973年生,教授,博士。1999年6月于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3月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后参研多项省部级项目。主要从事流媒体传输与数字媒体适配等方碇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目前已先后在《计算机学报》、《Journal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Electronics》、《Computer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以作者身份发表20篇学术论文,其中近10被EI收录、2篇被SCI收录。

文摘


序言



《网络通信的深度洞察:从流量分析到智能管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通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撑着从日常通讯到尖端科技的庞大运作。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海量数据的奔涌,是看不见的“信息流”在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理解和掌控这些信息流,确保其高效、稳定、可靠地传输,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书并非以某一特定出版社的特定出版物为蓝本,而是聚焦于网络通信领域的核心议题——视频流量分析与服务质量(QoS)管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窥探数据洪流——视频流量分析的奥秘 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网络流量的“原材料”——数据。在日益丰富的网络应用中,视频流量已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网络带宽,其复杂性和动态性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解视频流量的特性,是有效管理的前提。 第一章:视频流量的本质与演进 本章将深入剖析视频流量的根本属性。我们将从编码格式(如H.264, H.265, AV1等)对数据压缩、比特率的影响入手,探讨不同编码标准下视频流的特点,例如帧类型(I帧、P帧、B帧)的分布及其对网络缓冲和丢包的影响。接着,我们将分析不同视频应用场景(如直播、点播、视频会议、VR/AR视频)所产生的流量模式差异,包括其实时性要求、比特率波动、以及与用户交互的关联性。 此外,本章还将回顾视频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协议的演进历程,例如从传统的TCP传输到基于UDP的RTP/RTCP协议,再到QUIC等新一代传输协议的出现,分析这些演进如何影响视频流量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我们将重点关注适应性比特率流(ABR)技术,如MPEG-DASH和HLS,它们如何通过动态调整视频分辨率和比特率来应对网络拥塞,以及这对流量分析提出的新挑战。 第二章:流量捕获与测量技术 要分析流量,首先需要将其“捕获”并“测量”。本章将详细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和工具。我们将探讨主流的流量捕获技术,包括基于SPAN/Mirror端口的被动监听,以及Agent/Probe 기반的流量采集方法,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例如部署的便捷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在测量方面,本章将重点介绍几种核心的网络测量指标,如带宽利用率、延迟(Latency)、抖动(Jitter)、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等。我们将深入讲解这些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与视频传输质量之间的直接关联。例如,高抖动会严重影响实时视频的流畅性,而高丢包率则会导致画面卡顿甚至失真。 同时,本章还将介绍一系列常用的流量分析工具,包括Wireshark、tcpdump等数据包分析软件,以及NetFlow, sFlow等流量统计协议。我们将演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对实际网络流量进行抓包、过滤、统计和可视化,从而识别出流量的来源、去向、协议类型、以及潜在的异常行为。 第三章:视频流量的特征识别与模式分析 仅仅捕获和测量数据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从中“解读”出有价值的信息。本章将聚焦于视频流量的深度特征识别和模式分析。 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剖析视频流量的特征: 协议层特征: 分析不同视频协议(如HTTP、RTSP、RTMP)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上的数据包结构、报文交互模式。例如,HTTP ABR流的请求-响应模式,RTSP的会话控制报文等。 内容层特征: 尽管直接分析视频内容(如图像、音频)的计算成本很高,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流的元数据(Metadata)来间接推断内容特性。例如,从视频流的比特率波动规律、帧率变化、分辨率切换等信息,推断当前播放的是动态场景还是静态画面,是高清还是标清。 行为层特征: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识别视频流量的典型行为模式。例如,直播流的持续上传/下载模式,点播流的请求-缓冲-播放模式,视频会议的频繁交互模式。 异常检测: 学习识别视频流量中的异常情况,如突发流量、流量欺骗、恶意攻击(DDoS攻击),以及由于网络故障导致的流量中断或异常波动。我们将探讨基于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异常检测的原理和技术。 第四章:深度包检测(DPI)技术及其应用 深度包检测(DPI)是识别和分析网络流量内容的核心技术。本章将深入探讨DPI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在视频流量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详细阐述DPI如何通过检查网络数据包的载荷(payload)来识别应用程序类型、协议特征,甚至是应用层数据。我们将介绍基于签名匹配、协议解析、启发式规则等不同的DPI识别技术,并分析它们在识别各种视频编码格式、流媒体协议(如RTMP, HLS, DASH)时的效率和准确性。 DPI的应用远不止于识别。本章还将探讨DPI在以下方面的价值: 精细化流量分类: 将视频流量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的视频应用(如YouTube、Netflix、Bilibili、Zoom),为更精细化的管理提供依据。 内容感知 QoS: 结合DPI识别出的视频内容特征(如分辨率、码率),实现更具针对性的QoS策略。 安全审计: 检测和阻止非法视频流传输、流氓视频应用等。 服务质量评估: 通过分析DPI获取的流媒体元数据,更准确地评估用户实际体验到的视频质量。 第二部分:保障流畅体验——服务质量(QoS)管理的艺术 在全面了解了视频流量的“脉络”之后,我们便可以着手构建一套 robust 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用户获得最佳的视频体验。QoS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网络资源下,优先保障关键业务(尤其是视频业务)的性能。 第五章:服务质量(QoS)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QoS管理的基础认知。我们将详细阐述QoS的核心概念,包括其定义、目标以及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探讨影响视频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如带宽、延迟、抖动、丢包率,并分析它们对视频播放流畅性、画面清晰度、声音同步性等用户体验要素的直接影响。 我们将介绍几种主流的QoS模型,包括: Best-Effort 模型: 介绍其工作原理,以及为何它不足以满足视频业务的需求。 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模型: 深入剖析其核心思想,即通过区分服务等级(Per-Hop Behavior, PHB)来为不同类型的流量提供差异化服务。我们将重点介绍DS字段(DSCP)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对视频流量进行标记和优先处理。 IntServ(Integrated Services)模型: 讲解其基于资源预留的机制,虽然在大型网络中部署复杂,但其理论上的精确性仍有参考价值。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QoS与用户体验(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之间的关系,强调QoS是实现高QoE的基础,但并非全部。 第六章:QoS实现技术与策略 本章将聚焦于QoS在网络设备上的具体实现技术,以及在实际网络环境中部署QoS策略的各种方法。 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与流量监管(Traffic Policing): 详细讲解这两种技术如何控制和限制流量的速率,以防止拥塞和保障公平性。我们将区分它们的工作原理,例如整形器(Shaper)平滑流量,而监管器(Policer)丢弃或标记超标流量。 队列管理(Queue Management): 深入探讨各种队列调度算法,如FIFO(First-In, First-Out)、PQ(Priority Queuing)、WFQ(Weighted Fair Queuing)、CBWFQ(Class-Based Weighted Fair Queuing)等,分析它们如何根据流量的优先级和权重进行排序和发送,以及它们在保障视频流量低延迟和低抖动方面的作用。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介绍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和WRED(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等拥塞避免算法,阐述它们如何通过在拥塞发生前主动丢弃部分报文来防止网络出现严重的拥塞,以及它们对视频流的潜在影响。 标记与分类(Marking and Classification): 强调利用DPI、ACL(Access Control Lists)等技术对视频流量进行精确分类和标记(如DSCP标记),这是后续QoS策略执行的基础。 第七章:面向视频流量的QoS优化 在掌握了QoS的基本技术后,本章将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专门应用于视频流量的优化。 视频流优先级策略: 根据视频应用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设定不同的优先级。例如,实时视频会议的优先级通常高于视频点播。 带宽分配与保障: 如何为视频流动态分配和保障所需的带宽,特别是在网络拥塞时。我们将讨论如何结合流量分析结果,实现带宽的智能分配。 低延迟与低抖动保障: 针对视频的实时性要求,如何通过精细的队列管理和调度,最大程度地降低延迟和抖动。 应对丢包的策略: 讨论在丢包发生时,如何通过协议层(如FEC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或应用层(如丢包重传、冗余编码)的机制来减轻对视频质量的影响。 ABR流的QoS适配: 探讨如何将ABR流的带宽感知能力与QoS策略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条件,实现流畅播放。 第八章:QoS管理的可视化与监控 有效的QoS管理离不开持续的监控和可视化的反馈。本章将介绍QoS管理的可视化工具和监控手段。 实时流量监控: 如何通过各种监控平台(如SNMP、NetFlow Collector)实时监测网络流量,特别是视频流量的带宽占用、用户数、应用分布等。 QoS状态可视化: 如何将QoS相关的指标(如队列长度、丢包率、延迟)可视化,帮助管理员快速了解网络QoS的整体状况。 性能告警与故障排除: 设定QoS相关的告警阈值,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管理员,并提供故障排查的指导。 用户体验度量(QoE): 结合用户反馈和客观测量数据,综合评估QoS管理策略对用户实际体验的影响。 第九章:智能QoS管理与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QoS管理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本章将展望QoS管理的未来趋势。 AI/ML驱动的流量预测与优化: 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未来的流量模式,并提前调整QoS策略,实现资源的更优分配。 自适应QoS: 探讨网络能够根据实时的流量状况、用户行为和内容特征,自动调整QoS参数,实现“零接触”的QoS管理。 SDN/NFV在QoS中的应用: 介绍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如何为QoS管理提供更灵活、更可编程的平台。 边缘计算与QoS: 探讨在靠近用户的边缘节点部署QoS策略,以降低延迟,提升实时视频应用的体验。 安全与QoS的融合: 如何将安全机制与QoS策略相结合,例如,识别和隔离恶意流量,同时保障合法视频流量的传输。 结论 《网络通信的深度洞察:从流量分析到智能管理》并非一本孤立的教材,而是汇聚了网络通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实用的技术。通过深入理解视频流量的本质,掌握流量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再结合精细化的QoS管理策略,我们能够有效驾驭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为用户提供稳定、流畅、高质量的视频体验。本书旨在为网络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科研人员以及所有对网络通信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实践指导,共同探索网络通信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而支撑起这一切流畅视频体验的,背后必定有着一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这本书,从其书名来看,正是一本深入探究这个系统核心技术的著作。我脑海中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为我揭示视频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被“塑造”和“护送”的。在“流量分析”方面,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介绍如何对视频流量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和识别。比如,如何区分出高清视频流和标清视频流?如何判断一个视频流是直播还是点播?甚至,是否能识别出特定平台的视频内容?我猜想,这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甚至机器学习的算法。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这些分析方法的详细阐述,以及它们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而对于“QoS管理”,我则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技术。我理解QoS的核心在于“优先保障”,那么在视频传输中,如何实现这种优先保障呢?是通过带宽的预留?还是通过数据包的优先级调度?书中是否会提供不同场景下的QoS配置方案,比如家庭网络、企业网络,甚至是大型公共Wi-Fi环境?我更关心的是,这些QoS机制在实际运行中,是如何有效地平衡不同应用的需求,同时又确保视频流的流畅性和低延迟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索“流畅视频”背后科技奥秘的旅程,我期待它能让我对网络工程师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掌握的技术有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在我对《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的初步印象中,我对其能够为理解互联网视频传输提供一个系统性框架而感到兴奋。作为一个对技术细节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宏观网络概念与微观数据流之间关系的资源。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深入的探索,它不仅仅停留在“看视频”的层面,而是要揭示“视频是如何被看到”的底层逻辑。我设想,书中对“视频流量分析”的部分,会详细讲解如何从海量的网络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比如如何识别不同视频源的特征,例如其编码方式、比特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丢包、延迟和抖动情况。我好奇的是,作者会介绍哪些具体的工具和技术来实现这些分析,例如Wireshark等抓包工具的使用,以及一些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在流量分析中的应用。而在“QoS管理”的部分,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说明如何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来优化视频的传输性能。这可能涉及到对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以及如何在应用层实现流量控制。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在高峰时段,一些视频流会比其他流表现得更好,而这背后隐藏的QoS机制是如何运作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互联网视频的解剖学”指南,它将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不见的网络机制,如何影响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视频内容,从而让我对互联网视频的运行原理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的书名,精准地勾勒出了它所涵盖的核心技术领域,也正是我在日常使用互联网视频服务时,常常会思考和困惑的问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真正地“看懂”视频流在网络中是如何运作的,并且学到如何“优化”它们的传输。在“视频流量分析”这个部分,我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视频数据在网络中的各种表现形式。这可能包括对视频流的带宽占用、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的解读,并解释这些指标与视频播放质量之间的紧密联系。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使用网络抓包工具来捕捉和分析视频流量,以及如何利用一些数据可视化技术来直观地展示流量的特征。我猜想,书中也会讨论不同类型的视频流(如直播、点播、高清、标清)在流量特性上的差异,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网络需求。而对于“QoS管理”,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理解QoS的核心在于“保障”,那么在视频传输中,如何有效地保障视频流的优先权,尤其是在网络拥塞时?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QoS技术,例如优先级调度、差分服务、资源预留协议等,并提供相应的配置指导和最佳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如家庭网络、企业网络、移动网络等,有效地实施QoS策略,从而显著提升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和稳定性。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究“互联网视频流畅传输”背后技术秘密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在我看来,触及到了当前互联网用户体验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看懂”视频流为何如此,二是“管好”视频流以获得最佳体验。我对于技术书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理论的严谨,更在于其能否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因此,我推测这本书在“视频流量分析”方面,会提供一套体系化的方法论,帮助读者理解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特性。这可能包括对视频流的带宽占用、时延、抖动、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的量化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视频传输的质量。我好奇的是,作者会介绍哪些具体的分析工具和技术,例如网络协议分析器、流量监测系统,或者甚至是一些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在流量特征提取中的应用。我设想,书中会对不同类型的视频流(如直播、点播、VoIP中的视频通话)进行案例分析,揭示它们在流量特性上的差异,并解释这些差异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而在“QoS管理”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说明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技术,来保障视频流量的服务质量。这可能涉及到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流量调度策略,以及如何在应用层实现流量的整形和控制。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各种QoS机制,如优先级队列、差分服务、资源预留等,并提供具体的配置示例和最佳实践。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网络技术概念,转化为能够直接提升用户视频体验的实际指导,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更优化的视频传输网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网络技术和视频流媒体应用充满好奇的读者,最近我翻阅了《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仅从其书名和初步的浏览,我就对这本书所涵盖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畅想和初步的理解。这本书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视频传输和网络优化的大门。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准确地分析视频流量的特征,比如带宽占用、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关键指标,并探讨这些指标如何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我设想,作者很可能会从不同类型的视频流(如直播、点播、VR/AR视频)入手,分析它们各自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差异,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流量监测和评估方法。对于QoS(服务质量)管理部分,我更是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QoS机制,例如优先级调度、差分服务(DiffServ)、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等,并说明它们在视频传输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效果。同时,我也想了解如何通过这些QoS技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视频流量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确保用户能够流畅、高质量地观看视频,避免卡顿、画面模糊等令人沮丧的问题。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触及到未来网络发展的一些方向,比如5G、边缘计算在视频传输中的应用,以及更智能化的网络管理策略。我对它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见解,为我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启示,充满了信心。

评分

《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技术名词的集合,更是一种对“流畅视频”背后逻辑的深入探究。作为一个对互联网技术及其对用户体验影响充满兴趣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在“视频流量分析”的层面,我预设书中会深入剖析视频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特性。这可能包括对视频流的带宽需求、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并且解释这些指标如何直接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我特别想了解,作者会介绍哪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通过网络协议分析来识别不同视频流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来评估流量的质量。对于“QoS管理”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框架,说明如何通过网络资源的精细化配置和策略,来保障视频流量的服务质量。这可能涉及到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以及如何在应用层实现流量的控制和优化。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QoS技术,例如优先级调度、差分服务(DiffServ)、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展示它们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实施效果。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如何让视频更流畅”的探索之旅,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指导,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并解决网络中视频传输面临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当前数字媒体时代用户最关心的痛点之一:流畅、高质量的视频体验。我平时就很喜欢观看各种在线视频,从电影、电视剧到体育直播,再到一些用户生成的内容,而我深切体会到,一旦网络出现问题,视频体验就会大打折扣,令人非常扫兴。因此,这本书所阐述的“流量分析”和“QoS管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名词,更是保障我视听享受的幕后英雄。我推测,书中应该会深入剖析构成视频流量的各种要素,比如编码格式(H.264, H.265, AV1等)如何影响数据量,分辨率、帧率、比特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网络传输协议(TCP, UDP, QUIC)对视频流的影响。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网络设备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关于QoS管理,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各种复杂的网络配置和策略,我希望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这些技术如何被应用于数据包的分类、标记、调度和整形,以确保视频流量能够获得优先级的处理,尤其是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例如家庭宽带、企业内部网、甚至是移动网络,有效地实施QoS策略,以达到最佳的视频传输效果。这本书,对我这样一位希望深入了解视频流媒体底层机制的普通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它有望解答我心中关于“为什么我的视频会卡顿”以及“如何才能让视频更流畅”的疑问。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在我看来,它直接触及了当代互联网应用的核心难题之一:如何确保用户获得流畅、高质量的视频体验。我一直在思考,那些看似无缝播放的视频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奥秘。因此,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关于“视频流量分析”的部分,我设想作者会详细阐述如何识别和理解视频数据在网络中的“行为模式”。这可能包括对视频流的带宽占用、传输时延、抖动程度以及数据包丢失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的量化和分析。我好奇的是,书中会介绍哪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例如,如何使用网络抓包工具来捕获视频流数据,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视频流(如直播、点播、VR/AR视频)进行案例分析,揭示它们各自的流量特性和网络需求差异。在“QoS管理”方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说明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视频流量提供优先级的服务保障。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QoS机制,例如优先级调度、差分服务、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并结合实际的网络设备和应用场景,讲解它们的配置方法和实施效果。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理解视频流媒体在网络中的“生命周期”,并掌握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优化其传输性能,最终为用户带来更佳的观看体验。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便被它所蕴含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所吸引。在如今这个视频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中,还是在日常娱乐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视频流媒体。然而,视频卡顿、画质模糊、延迟过高等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体验。这本书,正是聚焦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我设想,在“视频流量分析”的部分,作者一定会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对视频数据进行细致的剖析。这可能包括对视频流的带宽需求、时延特性、抖动情况以及丢包率等关键指标的深入研究。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图表和实例,展示不同视频编码格式(如H.264、H.265、AV1)在网络上传输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流量特征。同时,我也想了解,如何通过一些专业工具,例如Wireshark等,来捕捉和分析这些视频流量,从而洞察网络中的问题所在。而在“QoS管理”方面,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技术框架。例如,在网络拥塞时,如何确保视频流量能够获得优先级的处理?书中是否会介绍各种QoS技术,如优先级调度、差分服务(DiffServ)、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并说明它们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如何有效地实施QoS管理,从而显著提升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和稳定性。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并解决视频传输中实际问题的宝贵参考。

评分

《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于深入理解互联网视频传输原理的强烈渴望。在这个以视觉内容为主导的时代,视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支撑起这一切的,是背后复杂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精密的管理技术。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视频流量”的迷宫。在“流量分析”部分,我期待它能够详细介绍如何量化和理解视频流的动态特性,例如,如何精确测量视频流的比特率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视频内容本身(如画面复杂度、运动量)之间的关联。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高级的分析技术,比如利用机器学习来预测视频流量的模式,从而提前进行网络资源的规划。此外,对于QoS管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框架,解释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在有限的网络资源下,为视频流提供最优的传输保障。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各种网络策略的权衡与取舍,例如,如何在保障直播流的低延迟与点播流的带宽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书中是否会提供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远程教育、在线游戏、高清电视直播)的QoS配置建议?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复杂的概念,并配以详实的图解和案例,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模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对互联网视频服务背后精妙设计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