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
定价:80.00元
售价:58.4元,便宜21.6元,折扣73
作者:蔡昌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030518231
字数:
页码:1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对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的理论与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详细推导了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观测模型和随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解方法;发展并建立了单频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GLONASS观测数据自主识别GLONASS卫星频率信道号的方法;进一步将GPS/GLONASS双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拓展到GPS、GLONASS、BDS和Galileo四系统组合,并进行了软件实现与结果分析;后将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到对流层水汽三维层析中,验证了多系统组合定位的优势。
《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将为促进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可供从事大地测量学、卫星导航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前言
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发展
1.3 主要技术内容
第2章 GNSS系统简介
2.1 概述
2.2 GPS现代化
2.3 GLONASS现代化
2.4 BDS现状
2.5 Galileo建设进展
2.6 四大GNSS比较
2.6.1 时间系统
2.6.2 坐标系统
2.6.3 系统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卫星运动理论与精密定轨
3.1 概述
3.2 卫星动力学模型
3.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2 数值积分
3.2.3 卫星精密定轨的参数估计
3.3 轨道摄动力模型
3.3.1 地球非球形引力
3.3.2 固体潮
3.3.3 多体引力
3.3.4 相对论效应
3.3.5 大气阻力
3.3.6 太阳光压
3.4 GNSS卫星精密定轨
3.4.1 GPS卫星精密定轨
3.4.2 GLONASS卫星精密定轨
3.4.3 BDS卫星精密定轨
3.4.4 Galileo卫星精密定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密单点定位误差源及处理方法
4.1 概述
4.2 传统误差源
4.2.1 卫星轨道和钟误差
4.2.2 电离层延迟
4.2.3 对流层延迟
4.2.4 接收机钟差
4.2.5 多路径误差
4.2.6 观测值噪声
4.3 特别考虑的误差源
4.3.1 卫星和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
4.3.2 相对论效应
4.3.3 天线相位缠绕
4.3.4 固体潮
4.3.5 大洋负荷
4.3.6 大气负荷
4.3.7 萨奈克效应
4.3.8 极潮
4.3.9 码观测值兼容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预处理
5.1 概述
5.2 观测数据的粗差探测
5.2.1 Baarda数据探测法
5.2.2 多维粗差同时定位定值法
5.2.3 粗差的拟准检定法
5.3 非差相位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
5.3.1 TurboEdit方法
5.3.2 基于宽巷组合的移动窗口滤波法
5.4 钟跳处理
……
第6章 GPS精密单点定位方法
第7章 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
第8章 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解
第9章 四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及软件实现
0章 基于多模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水汽三维层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及缩写对照
《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技术革新的力量。作为一个对高精度定位技术充满好奇的读者,我深知单一GNSS系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时,所面临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高楼密集的城市区域,或者在存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信号的丢失和多路径效应会严重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多模GNSS融合”这一概念,对我来说,犹如拨云见日,预示着将不同GNSS星座(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强大、更稳健的定位系统。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详尽地阐述多模信号融合的技术路径,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利用不同星座的卫星信号进行协同观测,如何构建统一的数据处理框架,以及如何有效地消除和减弱不同系统间的误差。而“精密单点定位”则进一步提升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这意味着,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致力于解决如何通过接收机本身的信号处理能力,实现高精度的自主定位,摆脱对地面参考站的依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处理非常规的信号传播路径,如何对大气延迟进行精确建模,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滤波和估计理论来融合多模信号,从而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这本书如果能在我对GNSS的理解上带来质的飞跃,那就太令人兴奋了。
评分《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个书名,如同一扇通往GNSS技术前沿的大门,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卫星导航领域发展的人,我深知近年来多模GNSS系统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在提升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方面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单一GNSS系统在某些复杂环境下,例如高楼林立的城市峡谷、树木茂密的森林,或是信号容易被遮挡的区域,往往难以提供稳定且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因此,“多模GNSS融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它意味着将不同GNSS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的信号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更强大、更鲁棒的定位网络。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多模信号融合的深入探讨,包括如何对不同系统的观测数据进行有效地预处理、质量控制和整合,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算法模型来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而“精密单点定位”更是将我的兴趣点推向了极致。我理解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如何利用单台GNSS接收机,在不依赖地面差分站的情况下,实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的定位。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例如如何精确地建模和改正大气延迟、电离层延迟、多路径效应,以及如何利用接收机内部的精密计时和轨道信息。这本书如果能够为我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实用的算法指导,并揭示出多模融合在提升定位性能方面的具体优势,那将是对我GNSS知识体系的一次重要补充和提升。
评分初次接触到《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复杂环境中追求极致定位精度的场景。在现代社会,从自动驾驶汽车的精准导航,到无人机执行精密作业,再到地下管网的精确测绘,无一不依赖于高可靠性的定位技术。而传统单一GNSS系统,尤其是在城市高楼林立、信号易受遮挡的区域,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度要求。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抓住了这一痛点,它提出的“多模GNSS融合”概念,预示着一种更全面、更强大的定位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GNSS星座(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在信号频率、轨道几何、差分修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更为关键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将这些不同来源的信号信息进行有效地融合。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叠加数据,更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以及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技术。尤其“精密单点定位”这一概念,我理解它意味着摆脱对地面基站的依赖,实现独立自主的高精度定位,这将极大地拓展GNSS的应用边界,例如在偏远地区、海洋、太空等传统差分定位难以实施的场景。我对书中关于多模信号融合在提高定位精度、可靠性、可用性和连续性方面的具体论证和实例分析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揭示出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定位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评分这本《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书名和封面的设计,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对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这个领域充满兴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GNSS的融合应用前景愈发广阔。我深信,要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就必须超越单一系统的局限,将不同类型的GNSS信号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这一核心主题,令人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多模信号融合的奥秘,以及如何在理论层面构建起一套坚实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框架。特别是“精密单点定位”这一关键词,更是触及了我对于室内外无缝定位、自主导航等前沿应用场景的想象。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GNSS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等)的信号特性、轨道信息、时钟偏差等关键要素,并深入讲解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异构数据进行整合、校正,最终输出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结果。此外,我也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处理多模信号在不同环境下(如城市峡谷、卫星遮挡、信号干扰等)可能出现的挑战,以及作者提出的“融合”策略是否能有效地提升定位的鲁棒性和连续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可能是一套实操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在实际的GNSS应用开发中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看看它是否能点燃我对GNSS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热情,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驾驭这项前沿技术。
评分说实话,《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个书名,一开始让我感觉有些“硬核”,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强烈的求知欲。我长期关注科技前沿,深知GNSS技术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土测绘、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关键作用。而近年来,多模GNSS系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完成,为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这本书的“多模融合”和“精密单点定位”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GNSS系统的体制差异,例如其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导航电文结构等,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信号的接收和处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多模GNSS融合的理论基础,包括如何建立统一的坐标系,如何进行时间系统的统一和转换,以及如何处理不同卫星系统间的相对误差和系统性误差。对于“精密单点定位”,我理解其核心在于如何利用单颗接收机自身接收到的多源GNSS信号,通过精密的模型计算,达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的定位精度,而无需额外的差分信号。这意味着书中可能会涉及诸如多路径效应抑制、大气延迟建模、接收机硬件偏差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我对书中可能提供的算法细节、数学推导以及潜在的性能评估方法非常感兴趣,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复杂技术背后的原理,甚至为我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本书的名称,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GNSS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无限遐想。作为一名对技术前沿充满好奇的读者,我深知当前GNSS技术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下,提高定位的精度、可靠性和可用性是关键。而“多模GNSS融合”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策略,它意味着将不同GNSS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的优势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强大、更稳健的定位网络。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解析多模信号融合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包括如何处理和利用不同系统的观测数据,如何建立统一的误差模型,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融合算法。而“精密单点定位”则将我的兴趣推向了另一个高度。我理解这意味着在不依赖地面差分站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机自身观测数据的精细处理,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技术,例如如何精确建模和改正大气延迟、电离层延迟,如何有效抑制多路径效应,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滤波技术来融合多源信息,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定位精度。这本书无疑将为我提供一个深入了解GNSS技术最新进展的绝佳机会。
评分光是看到《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探索欲望。我一直认为,GNSS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GNSS系统在某些复杂环境下,如城市峡谷、高原地区或海洋环境,往往难以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需求。因此,“多模GNSS融合”的概念,对我来说,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精度定位世界的大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将不同GNSS系统(例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的信号优势进行互补和整合,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可用性和连续性。更让我兴奋的是“精密单点定位”这一部分。这意味着,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介绍多系统融合,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单台接收机,通过精密的算法和模型,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而无需依赖昂贵的地面基站。我迫切希望书中能深入讲解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技术细节,比如如何处理和改正各种误差源,如大气延迟、多路径效应,以及如何应用先进的滤波算法来融合多源观测数据。这本书如果能为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方法论,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我对GNSS技术前沿的理解水平。
评分阅读《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本书名,立刻让我联想到现代科技发展中对于“融合”和“精密”的极致追求。在许多高精度应用领域,例如智能交通、精准农业、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传统的定位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要求,而GNSS技术,特别是多模GNSS的融合应用,正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清晰地指出了其核心内容:如何将不同GNSS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等)的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精密单点定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多模GNSS融合的理论基础,例如不同卫星系统的信号特点、频率划分、导航电文格式等,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融合算法来整合这些异构数据。特别是“精密单点定位”这一部分,我理解它意味着通过对原始观测数据的精细处理,例如对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的精确建模,对接收机硬件偏差的准确估计,以及对多路径效应的有效抑制,最终实现独立的高精度定位,而无需依赖地面差分基站。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这些方面的详细阐述,包括相关的数学模型、算法实现以及性能评估方法。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GNSS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多模融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重要参考,我也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当我看到《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本书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各种高科技应用场景,从自动驾驶汽车的精确路径规划,到无人机在复杂地形下的精准作业,再到未来城市规划中的精细测绘,无不闪烁着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光芒。传统单一GNSS系统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面对严苛的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精度需求时,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而“多模GNSS融合”的概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预示着将不同GNSS星座(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的优势整合,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强大且可靠的定位体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多模信号融合的技术细节,包括如何处理不同系统的信号差异,如何进行数据同步和对齐,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融合算法以最大化性能。而“精密单点定位”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我理解这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地面差分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模型,也能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我迫切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例如如何精确建模和改正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如何有效抑制多路径效应,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最优估计。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技术前沿性,无疑会给我带来全新的认知和启迪,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GNSS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潜力。
评分《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这个书名,让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和技术前瞻性。我一直对GNSS技术,特别是其在提升定位精度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模GNSS的融合应用已成为提升定位性能的重要方向。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让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深入理论探讨和方法论研究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GNSS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的信号特性、误差来源以及相互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并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尤其“精密单点定位”这一概念,在我看来,是GNSS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摆脱对地面参考站的依赖,实现独立自主的高精度定位。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精密单点定位的详细理论模型和算法,例如如何精确处理大气延迟、电离层延迟、多路径效应,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滤波和估计技术来优化定位结果。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GNSS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和掌握多模融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宝贵机会,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新的知识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