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评价: 说实话,我对这本教材的“课程”安排感到非常困惑,它的逻辑跳跃性太大,完全没有一个平稳的学习过渡。很多关键技巧,比如左右手配合的协调性练习,感觉是突然冒出来的,没有经过充分的铺垫和分解。学习者如果不是天赋异禀,很容易在某个章节被卡住,然后产生巨大的挫败感。比如,在讲解三和弦的转位时,教材似乎默认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基础的和弦构成,但实际上,我发现自己对上一个章节的琶音练习都还不够熟练。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法,实在不适合初学者建立扎实的基础。而且,它附带的任何辅助材料——无论是音频示范还是配套练习册——都显得非常单薄和敷衍,像是为了凑数才加进去的。如果我是那个负责编撰的教授,我一定会重新梳理一下每一课之间的依赖关系,确保知识点的传递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让人无所适从。
评分第一个评价: 拿到这本号称“全新正版”的教材,我简直要被它的排版气得吐血。说实话,现在的出版业是怎么了?字体选得跟小蚂蚁爬过一样,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尤其是那些五线谱的标注,简直是对手指和视力的一种折磨。我本来是想给正在学钢琴的侄女买的,她才八岁,这点小小的音符对她来说就够费劲了,结果这书的界面设计得比我爷爷的旧报纸还难看。而且,它的“基础教程”四个字挂得也太谦虚了,里面涉及到的指法和和弦推进,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根本就是天书级别的难度。我尝试自己先看了一下,光是理解那个晦涩的乐理概念,我就得反复查阅网络上的其他解释,感觉这本书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学习曲线。更别提纸张的质量了,摸起来那种廉价的粗糙感,让我怀疑它到底能撑过几次高强度的翻阅和练习。如果不是急着用,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把它退回去,给出版社的编辑寄一封“我看不懂您在写什么”的信。希望未来的版本能找个专业的排版师救救急,别再让音乐学习变成一场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了。
评分第五个评价: 我主要想吐槽一下这本教材中关于“乐理”部分的深度和广度。虽然它名为“基础教程”,但它对乐理的讲解实在过于浅尝辄止,甚至有些地方的解释存在误导性。比如,它对力度记号(p, f, mf等)的讲解,仅仅停留在“大声”和“小声”的机械翻译层面,完全没有触及到音乐表现力和情感层次的表达。对于一个想要真正理解音乐的人来说,这种肤浅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的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触键力度来塑造乐句的起伏,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符号代表什么音量。更别提对复调音乐结构的基本介绍,几乎是一笔带过,让人对复杂的织体毫无概念。总而言之,如果你只是想应付一下考试,这本书也许勉强可以应付,但如果你是想培养一个对音乐有深刻理解和感受力的学生,这本教材提供的理论知识,最多只能算是“入门前的敲门砖”,远谈不上“教程”应有的深度和指导性。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罗列清单,而不是一个引导思考的工具。
评分第四个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的。我指的是它那个“钢琴教材”的尺寸和厚度。它太厚了,而且装订得异常僵硬,根本没办法平整地放在标准的钢琴谱架上。你必须用手一直按着书页的边缘,否则它会顽固地试图闭合起来,尤其是在你需要同时看谱子和看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乐理注释时,这简直是物理上的巨大障碍。我试过用沉重的书签夹,结果书页还是因为太滑而滑落。此外,它的内页的留白空间少得可怜,很多需要做笔记、标记指法的地方根本没有预留空间。我只能在旁边的空白处用铅笔写下那些至关重要的提示,但很快,那些被过度书写标记的区域就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一本服务于实践操作的工具书,如果连最基本的“易用性”都做不到,那它的存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宁愿买两本轻薄的、可以平摊开的练习册。
评分第二个评价: 这本教材的选曲品味,简直是上个世纪的博物馆展品。我实在不明白,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如此缺乏活力和创意的钢琴练习曲。曲目大多是那种老掉牙的古典小品,旋律单调乏味到让人昏昏欲睡。我的孩子在练习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他脸上的那种“我快要被无聊淹死了”的表情。他更喜欢那些节奏感强、听起来更现代的曲子,而这本书里提供的,听起来像是为某位一百年前的贵族小姐准备的背景音乐。乐理部分的讲解也极其刻板,生硬地把复杂的概念扔给你,然后期待你像海绵一样自动吸收。没有生动的比喻,没有与时俱进的示例,完全是一本活化石级别的教辅资料。我不得不承认,即便是为了学习那些基础的音阶和琶音,我也得另外找来一些有趣的伴奏录音,否则我真怕孩子会因为觉得钢琴太“老土”而彻底放弃。出版社在跟进时代方面,真的需要下大力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